摘要:我国城市绿地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现如今,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内涝、环境污染情况逐渐增多,过去城市规划的理念以及模式与当前的城市发展建设需要不相适应,必须要积极优化和创新。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与园林绿化设计相结合,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是极为有利的,能够使人民群众获得更高水平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园林绿化;植被应用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使得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消除城市洪涝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其已经成为了现阶段重点推进的项目。其具有较强的储水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废水实行净化处理,将水资源在城市中循环起来。风景园林作为最近几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将其与海绵城市理论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如此一来,不仅让城市变得更美丽,同时还保证了城市的生态以及环境的进步。
1“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
海绵城市具备和海绵相似的特点,人们在对城市予以建设时,需要结合海绵的特点来开展相关工作,确保能够将其在城市之中展现出来,方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同时对环境进行美化。立足于城市真实情况开展建设工作,能够在城市环境出现变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调节。同时,城市在面临环境污染等相关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运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解决办法,和现阶段城市环境要求相符。要想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破坏生态环境,需结合城市工程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城市遭遇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强降雨时,可表现出较好的弹性,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稳定的运行。
2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海绵城市理念满足当前城市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能够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所以海绵城市理念受到很多人的认可。首先,海绵城市能够及时排出城市中的降水,有助于城市内涝情况的改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其次,能够对水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受污染的水被吸收分解,实现净化的效果,使其成为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最后,有助于水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对于我国城市的排水系统而言,其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而海绵城市能够很好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弥补,优化海绵城市理念的利用,能够实现重复利用水资源,改善我国缺水的现状。
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1园林道路规划
洪涝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部分城市的一个问题,当雨季来临之后,频繁的洪涝不但会干扰人们的出行,同时还会造成人身财产出现损失的状况。而通过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以环境保护为根基,将城市中园林道路设计规划成环状,并设置绿化带对其隔离,这样对于预防洪涝有着一些积极的作用。针对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我们应该选择喜水的植被,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在道路规划的同时,应全方位的对城市环境问题做出调查,才能确保生态的持久性。
3.2园林绿化铺装
1.在园林绿化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透水铺装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渗透式路面往往是最为理想的选择方案,这种铺装形式主要运用到行车道、广场以及人行道方面。所谓的渗透式铺装形式主要用于缓解积水问题,尤其在雨季表现得较为明显。
但是,渗透式铺装在园林中的应用,还需要根据景观园林的地势、地形地貌而定,尽可能地发挥出透水式铺装的优势,避免出现雨季积水等问题出现。2.园林绿化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选择收集利用为主,线性排水方式为辅的原则,道路雨水径流通过线性排水沟进行汇流,引入周边绿地海绵设施。3.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其周边的绿地以及植被特性还需要与道路等相结合。
3.3植被习性的应用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要结合具体的水文地质情况、径流雨水的水质等进行植物的选择,一般适合选择耐涝性的植物,保证植物能够在雨水充沛的季节中健康生长;其次,还应该选择净化能力强、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主要是因为这类的植物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避免雨水对土壤的污染;最后,结合海绵城市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环境、气候、温度的植物。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要发挥地形、水量分布等特点,保证选择的景观树种是满足海绵城市需要的。比如在绿地低洼的位置,可以选择耐水性比较好的乡土树种,比如:垂柳、旱柳、丝棉木、水杉、落羽杉、千屈菜、芦苇等,不仅能够使树种达到较高的成活率,也能够满足种植的实际需要,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则可以选择耐旱的、喜阳的植物,比如樟子松、油松、新疆杨、火炬、白蜡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设一种综合性的景观空间,其中包括保护乡土生物、修复特色生态环境、休闲娱乐和教育科普功能等。
?3.4植物景观的营造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各类植物是相互独立的,所以要想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了解、掌握周围的环境,并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要素,采用自然的手法,将植物景观中的美体现出来,比如采用孤植、组团以及色彩的搭配、树种形态以及大小的组合搭配;第二,依据把不同植物的特性、形态,可以适当地将植物与水体、地形、雕塑等因素结合起来,科学地种植;第三,在栽种的过程中,合理掌握植物之间的密度,同时对植物景观进行立体设计,从而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在此基础上,能够使海绵城市的植物、水体、山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既美观又宜居。
3.5人工湿地应用
人工湿地的应用,也成为了现阶段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依据不同的性质,湿地可以划分为人工湿地以及自然湿地两种,在对其规划过程中应该重视科学性。人工湿地,我们应该邻河而建,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以及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我们可以选择:荷花、芦苇、水葱、蒲苇等,也可以搭配部分湿生植物,例如:美人蕉、千屈菜、水生鸢尾、狼尾草、蒲草等等适于水边生长的植物。水生植物的恢复与重建在淡水生态系统的稳态转化(从浊水到清水)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也是海绵城市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与应用很好的处理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使城市雨洪压力得到缓解,并为城市绿地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科学的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积极发挥城市自身的功能,优化园林景观设计,建设出生态文明、环境整洁、绿色的魅力城市。
参考文献
[1]廖孝伟,王成成,胡玉雄.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绿色科技,2019(07):177-178.
[2]王博文.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式景观设计新思路[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1):73-76.
[3]侯慧灿.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2):117.
[4]朱福清.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推广[J].四川水泥,2017(12)
[5]韦春梅.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