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业性越来越强,针对传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下产生的裂缝、麻面等问题,还需要从浇筑入手做好质量管理。下面文章就对混凝土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浇筑方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施工问题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的截面不小于0.8m,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因为自身的各项特性差异,容易引起开裂,这样就无法保证该项工程的质量能满足建筑需求,所以,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它的施工质量,合理确定施工方案,避免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因地制宜地强化质量目标,为施工单位地良好发展贡献力量。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征分析
首先,施工步骤繁琐。在实际建筑过程中,施工现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再加上环境比较复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给施工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之间带来了干扰。不仅如此,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本来就很大,而且在施工中对于外界条件有比较严格的标准要求,因此想要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设置更加繁琐的施工步骤,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复杂和繁琐性。其次,容易出现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在某一个施工环节没有留意,就很有可能造成裂缝的产生。不仅如此,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来说比较厚实,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因此出现水热化现象的情况更加严重。大体积混凝土在散发热量的过程中,其速度跟传统混凝土相比来说比较慢,这就更加增大了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就需要施工队伍选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相应操作。
2大体积混凝土产生问题的原因
2.1外界气温变化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有重大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混凝土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外界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外界温度下降,尤其是骤降,大大增加了外层混凝土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差应力,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温差,也是防止裂缝的重要一环。
2.2设计问题
为了确保项目的质量,我们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科学地计算,核算出工程实际承受的荷载,以此把握其裂缝的多少。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变形产生裂缝引起质量不合格的现象较多,所以,我们要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核算结构时,我们假设物体的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按照常规模型计算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力大小,但是由于常规模型和实际受力存在差异,就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结构设计方面的裂缝。
2.3麻面
混凝土出现麻面现象主要是因为模板不够平整,上面有杂物,这样就会导致在拆模过程中出现黏结现象,从而造成麻面问题。如果在模板拼接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拼接处的缝隙,造成了缝隙的漏浆,也会使缝处出现麻面现象。如果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气泡,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形成,造成气泡不能排除,会附着在混凝土表面,从而产生麻面现象。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措施
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要对项目进行设计,以保证在其施工时符合工程的实际要求,美观性达标,在施工缝设计时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缝的控制。在准备模板时可以选用三种材质的模板:木模板、钢模板、钢木模板。木模板的优点是它相比钢模板有较好的保温功能,所以,我们在选择模板时必须注意温度的影响。我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要计算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它的收缩性能,进而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以减少温度裂缝的出现。
3.2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料过程会直接决定其工程质量,所以应该严格控制配料过程。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配合比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精准掌握搅拌混凝土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要求,进而保证均匀的程度。同时,要注意将大体积混凝土的自由落下高度控制在2m,如果高度大于2m,就会出现下落时间延长的现象,这时应及时利用溜槽进行下料处理。在振捣过程中,应该注意进行分层处理,主要体现在对混凝土的拌合物进行全面振捣。如果混凝土是细骨料,就可以控制在移动间距半径以内,这时的振捣器应该保持与模板的间隔在一半之内。振捣棒应该插入在下层混凝土5cm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上下层之间的结合。
3.3温度控制施工技术
在准备开展施工之间,需要冷却材料,特别是在温度比较大的外界条件下,更需要做好预冷的工作,可以通过减小浇筑过程中的基本温度实现,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温度之间的差距。在进行浇筑的时候,需要按照现实的状况,对外面的保温层进行覆盖,把温度应力掌控在科学的区间。采用这种方式比较简单,而且不用花费太多成本,同时对于防止出现裂缝来说又很明显的作用。
3.4混凝土浇筑
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应根据建筑结构合理选择采用的浇筑方式,通常有斜面分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和全面分层浇筑等。第一,进行全面分层操作。如果浇筑的体积尺寸能够满足分成几个层面进行浇筑,那么可以考虑将其分为几个层面进行操作。其中应注意的是,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结束以后没有完全凝结时就应该浇筑第二层混凝土,这样循环操作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在这种操作状况下,应重点注意施工时的顺序,如果要求工程进度,就应该加快施工速度。可以从短边进行浇筑施工,沿长边进行逐步推进。也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操作。第二,进行分段操作。如果建筑结构物的厚度适中,可以选择分段进行施工。对面积较大的工程进行浇筑时,可以考虑先进行划分施工,再将每一段分为若干层,依次从底层进行浇筑,浇筑一些后再回头进行第二层浇筑,并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逐层浇筑。第三,进行斜面分层操作。如果建筑结构的长度大于厚度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操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从层下端进行操作,并沿着设计好的方向从斜面逐渐上移,保证斜面坡度操作的合理性。
3.5加强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度都是非常重要的,这2方面会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产生影响。现场施工期间,操作人员要关注混凝土振捣情况,确保振捣插点能够顺序、均匀排列下去,避免出现混凝土未能振捣的情况出现,同时合理把握振捣时间,保证振捣效果,避免出现过振问题。对于需要进行二次振捣的区域,也要合理控制,最终以提升钢筋握裹力,减少混凝土沉落裂缝问题,提升混凝土密实度、抗压强度等参数性能。
3.6浇筑后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初凝前立即用土工布进行覆盖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照温控技术要求进行保温养护。第一,由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进行测试记录。第二,保湿养护14d,经常检查保温材料的完整情况,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第三,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全部拆除。
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强化建筑工程的质量来说非常关键,而且,使用这种技术相对来说也比较困难,建筑单位需要组织专业的施工队伍,让其熟悉以及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之处,完全按照施工的步骤和规范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斗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56.
[2]杨理思.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209.
[3]王双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17,38(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