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1期   作者:曹翠
[导读] 本文就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具体对策,希望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前,传统的档案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让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本文就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具体对策,希望能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单纯依靠手工检索、人工调卷,已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为了实现档案长期保存、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促使档案管理科学化。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档案管理大部分是最为传统的人工参与操作的文书整理和保存,操作流程比较繁琐,并且耗费时间长,档案信息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变得简单可靠,节省人力、时间,易于查找,而且查阅的速度也能适当性的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查询,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2、方便资源的共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多方向地实现资源共享。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很难做到信息共享,致使大量信息闲置,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而且文件和信息难以快速查找。而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管理发展到內外部特征合并管理,把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互联,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好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档案管理建立互联,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保存具有稳定性:相对于纸质档案载体,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最大优点就是保存时间久。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而纸质档案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变化而遭到破坏,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档案管理信息化可有效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电子档案载体的普遍特点是存取和读取方便快捷且易于传递,储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4、有效提高了传递速度和传递的安全性:公文办理过程中,常会发生办理人员私存文件或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情况,传统的文件传递是靠邮政系统,由于传送时间受到距离长短的限制,加之文件还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丢失或延误,这就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造成了很多不便。档案管理信息化可直接通过网络传递,有效的提高了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二、现阶段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健全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任何单位企业必备的,尤其是对于单子档案保存要求极其严格的单位来讲,档案管理体制可以说是核心体制。现阶段我国很多的企业、单位对档案的基本管理在制度上有一定的不协调性,再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企业、单位科室和各部门之间工作分工以及交接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档案管理上的混乱。
        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现阶段的电子档案管理还没有完全达到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管理,仍需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电子档案在进行专业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人员不是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而且现阶段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是老员工兼职管理档案,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创新。
        3、缺乏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投入。现在很多的档案管理系统容易忽略电子档案管理理念、方式的更新,忽视了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使得电子档案管理的软件设备不能同步更新、与时俱进,无法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趋势。
        4、电子档案安全机制缺失。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大部分机构、单位基本都是采用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黑客或病毒的入侵,也会导致电子档案信息的损坏或丢失,电子档案安全机制的缺失,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缺乏,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建立规范体系: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信息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专业,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同时,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所以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系,切实推动档案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
        2、完善安全措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落实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人是档案信息化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电子文件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得文件保密性变弱。为此,要提高档案人员的警惕性,从根本上铲除黑客对信息系统的威胁。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
        3、提高安全意识,开展定期检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力度,做好档案信息资源把关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符合基本要求。针对性开展思想方面的教育工作,让管理人员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敢于承担自身的责任。积极做好各项档案保存事项,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监督管理下推动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从观念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四、结束语:
        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现不但需运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观念上加快观念转变,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仅要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同时还需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信息化效用达到最大发挥。
       
        参考文献:
        [1]傅露霞,路立龙.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10,(03).
        [2]王焱.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5.
        [3]杨艳梅.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6(5):157.
        [1]周丽霞.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