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契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口和土地利用出现了矛盾问题,为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许多城市都提倡建设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危险性和难度大大提升,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既不利于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又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成因;预警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团队如果想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应该从人为因素、管理模式以及施工环境等各方面来进行分析,最大程度上来减少这些因素造成的事故伤害,只有保证了建筑过程当中的安全以及建立有效的预警管理系统,才能对工程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监控,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一个工程建设当中,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将会给这个工程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会带来各类纠纷,因此保证建筑安全不仅仅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同样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1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一般可以分为五大类别: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以及触电。这五大类的安全事故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在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死于这五种安全事故。而且,在这五大类别的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最为严重,约占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2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2.1建筑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的资源就是劳动力。但是,目前建筑人员大多来源于农村务工人员,其知识水平低,缺乏专业的建筑施工知识,安全意识也不强。同时,在录用建筑工人时,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忽视了建筑施工专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也没有做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从而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此外,由于施工工程专业技能比较局限,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如果想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加强施工工人工作技能培训,做好安全宣传工作非常必要。
2.2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建设单位通常会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和相关的安全规章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不良影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生产岗位责任制度难以有效的被落实到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而且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方面人员配备不充足,从而造成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无人负责的不良现象,进而造成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2.3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与人为因素和设备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不同,建筑工地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等,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管理缺陷方面的原因。只有真正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责任到人,才能使各级管理人员真正的做好认真履职,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这样才能使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落地生根,做到制度管人。
3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管理措施
3.1落实安全预防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想要提升安全事故管理质量,事前预防工作非常重要,这也是损失最小、预警效果最佳的方法。
所谓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指在施工前期评估好安全风险因素,并结合风险发生的概率,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存在不可避免的安全事故风险时,尽可能减少事故损失和危害,制订有效的对策防止事态蔓延。对此,首先,做好影响建筑安全的检测工作。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建筑单位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综合分析施工环境、条件等多项内容,构建危险源监测体系,再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建筑施工安全进行。例如,在建筑工程区域配置监控摄像设备,利用视频监测机械设备运作、安全网和脚手架的搭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佩戴状况,实时监控施工现场过程。一旦发生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行为,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整改,为后期建筑施工奠定基础。其次,利用BIM技术构建数字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和环境,从而收集该过程的危险因素。将建筑工程信息数据录入数字模型中,可以分析各环节施工的安全性,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部分,及时调整和优化,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的科学性,预防安全事故,更加快捷高效地实现安全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前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实现“防患于未然”的预警管理目标,还可以优化建筑工程设计,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
3.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了可以有效达到安全事故预警管理目标,应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应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将相关的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任务科学合理明确分解到每一位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为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员。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置完善的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和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从而将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
3.3设立监管平台
在建筑工程当中建立有效的监管平台,可以让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方面都得到监管,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危险因素辨识、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然后建立最适合这个工程施工现状的监管平台,做到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设备佩戴情况进行监管,让每个施工员工可以实现最基本的保障,在安全事故发生时首先可以减少受伤程度。另外,还可以在建筑施工场地安装监控设备,对整个建筑施工现场形成全面的安全监控覆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平台了解工程安全施工情况。此外,还可以将安全预警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和监控平台相联系,利用数据模型,做好安全风险预警。
3.4从源头抓起,建立严格的原料审核制度
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建筑原材料的不合格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一大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从原材料抓起,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第一点,除了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之外,为了防止施工方对材料的恶意替换,项目管理人员要成立考察专项小组,对工地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报道;第二点,有些施工人员为了减少自己的劳动量在施工过程中偷懒,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泥沙混合物比例不达标等,这些现象同样对后期的建筑安全产生隐患。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项目组要对施工方的团队进行严格的审核,不能为了省钱找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同时,项目组还要每天对施工团队进行监督与鼓励。只有从根源抓起,才能更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对建筑业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出更禁得起风霜雨打考验的楼房,打好了地基,后面的建造过程才会更加顺利、更加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安全事故产生概率相对比较高,安全事故的产生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同时还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建筑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安全事故产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徐子雯.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科技风,2017(23):216.
[2]梁慧聪.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2):219.
[3]高勇.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J].居舍,2019(2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