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安全工作的真谛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建军
[导读] 安全就是生命,保住安全就是保住生命,生命是高于一切的。
        摘要:安全就是生命,保住安全就是保住生命,生命是高于一切的,安全工作往大了说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公司,往小了说就是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有了安全才能谈其他的一切。本文首先自定义安全本质,再以交通工程安全工作为例论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安全工作;自定义;交通工程

1  前言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月、工程安全三级教育,安全的警钟常鸣在身侧,也许是讲得多了、讲得乏了,人们越来越麻木了,越来越无所畏惧了,多么可怕的念头,生死一线的念头,生与死也许只是一秒钟的事情,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不复存在,此文就是我对安全工作的一些浅论,一些切身体会、切肤之痛。
2  安全工作的自定义
        安全!其实说的简单点,安全就是生命,保住安全就是保住生命,生命是高于一切的!安全工作中有两条安全法则:第一就是不等式法则:10000-1不等于9999。在安全工作中,安全是10000里面的1,后面的0是你的位子、车子、房子、票子,这样没有了那个1后面的所有东西就都不是你的了,不注重安全,有再多的0也是没有意义的。第二就是90法则: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差不多”的心态很可怕,“这个差不多了,可以了,已经很好了”字字诛心呀!几个“差不多”在一起那就不是差不多了!5个优秀的“差不多”叠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一个不及格了,90%×90%×90%×90%×90%=59%,这个时候事故就在你身边了,《中国机长》里的刘长健说过“当你认为没有错误的时候,错就一定会来找你”。人生就是一场不可回放的电影,没有彩排,没有倒带,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卖的!生命里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只有时刻重视安全,才能拥有平安,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和生活。
3  安全的归属
        狭义的安全其实就是——安全为了谁?安全工作往大了说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公司,往小了说就是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有了安全才能谈其他的一切。
        家喻户晓的小沈阳曾经说过“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人没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个说明活着的重要性。“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呢钱没了”这个其实还好,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只要活着一切都还有希望。
        风靡一时的“许三多”,是一位傻傻的,但是非常执着的士兵,他的名言是“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一句简单的、拗口的话,阐述了“好好活”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东西,都可以用钱来衡量,一件衣服多少钱?一辆车多少钱?一栋房子多少钱?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是一条人命呢?有人说现在一个人100万、200万,但是这个钱给谁肯要?谁愿意要?所以说“且活且珍惜”“好好活”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4  安全需依法循章
        现在城市快速路的特点是速度快、进出口多,对于这类公路大部分的车祸会发生在进出口3公里、2公里、1公里和匝道变道处,速度100码的车辆1秒能跑27.8米,120码的1秒能跑33.3米。JTG 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关于快速路作业安全要求都是有章可寻、有规可依,根据规范要求整个施工作业区包括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纵向缓冲区、横向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以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的一级路为例,各区域的长度如下表:





        看到这些长度后,第一反应是怎么会要求这么长?这么长有必要吗?首先我们要相信这本规范的科学性,这些数据都是很多血的教训换来的!其次我谈谈对这些规范长度的理解,警告区1.5公里,这是一个给过往司机的提示过程,告诉他前方施工请减速,在警告区内的标志牌也是有设置位置和设置间距要求的,这些间距和位置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让过往司机发现这些标志牌,让他减速、变道。上游过渡区120米,缓冲区100米,也就是从第一个锥桶到工作区的长度是220米,前文谈到时速100公里/小时的车辆每秒行进距离是27.8米,那么220米需要7.9秒,这个7.9秒就是我们的逃生时间,当一辆车辆冲进了我们的封闭区域,在撞到锥桶后“砰”的一声开始,人的第一反应是找声音源头,然后判断事故车会不会过来,我要往哪里跑,这些分析都是需要时间来支撑,足够的距离才能换来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时间才能有足够的机会保住生命。
        规范有了、要求有了,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侥幸心态是安全工作的“天敌”!
       
图1路侧路肩施工    图2安全设施摆放    图3正确设置的锥桶、标志牌、安全员
        图1是路侧路肩施工,无任何安全防护设置,工人还背对来车,这就意味着后面发生任何情况,他们一无所知!
        图2安全设施放了两个锥桶,长度12米!考驾照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普通社会车辆在抛锚后,需在车辆后方150米处放置警示牌。老百姓的车后面还要放150米,我们专业施工的只放12米!
        图3设置的锥桶、标志牌、安全员都比较好,这位穿黑衣服的是施工队伍老板,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他已经60多岁了,但是他每次施工必到现场,夜间施工也全程安全管理,他对安全非常重视,后来了解到,他是在其它工程施工时吃了亏!一个工人在施工时被车辆撞成重伤!
        血的教训,可以唤醒沉睡的人,却唤不醒装睡的人!
5  安全工作的模式
        对于安全工作的模式,我总结有三种:
        a、构建在“亲身经历”方式上的学习和进步,经一蹶,长一智,这是切肤之痛的方式;
        b、通过“依葫芦画瓢”的方式来学习和进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长一智,这是别具慧眼的方式;
        c、通过“殚精竭虑”的方式来学习和进步,无需经蹶,亦可长一智,这是聪明伶俐、易如拾芥的方式。
        图3上的那位施工负责人用了第一种方式进行了学习,好在通过学习能够有所收获。第二种方式是向一些做得好的施工单位进行学习,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模仿着来,这种方式也不错,但是在模仿的时候一定要全套模仿,不可以有“差不多”观念,模仿对象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第三种学习方式其实是第二种学习方式的升级版,通过模仿后进行改进,总结自身的不足,提炼出符合自己施工特点、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方法,这个说是最容易的方法,恰恰也是最难的。
6  结论
        安全工作得有唐僧唠叨的那个劲头,需要通过布置、检查、总结来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他们的安全意识保障了,全局的安全工作目标才能实现。
        在所有安全教育过程中大家都会说:我们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这句话中最重要的就是那根弦。弦是什么?弦松了是什么样?我对这根弦的理解就是——你心中的那个“怕”,或者说是你所顾忌的“东西”,弦松了的人,一般会表现为“这有什么好怕的!”,时刻想想心中的那份“怕”,你就能把你的弦上紧了!
        敬畏生命!敬畏安全!敬畏责任!安全工作无小事!
       
参考文献
[1] 李霞 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 2016.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