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我国政府部门大力地投资建设市政道路,来完善国内的市政道路网络体系。市政道路的建设给社会车辆通行带来较大的便利性。但是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当中,由于受到外界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会在施工现场中遇到一些软基的问题,这样就给工程建设单位带来较大的施工难度,以及对后期市政道路的使用时间和工程稳定性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软基加固技术;市政道路;应用
引言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脚步,市政道路项目成为城市建设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发展力量。在市政道路项目施工过程中,有些路基出现的病害会对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路基工程中存在大量软土,承载能力不足,会对路基产生危害,是市政道路路基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中,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上述问题,不仅会给市政道路的施工带来很多困难,而且给市政道路使用功能带来诸多影响。因此,软基施工问题亟待解决。
1市政道路工程软基的特点
(1)具有各向异性。相较于其他路基来说,软基结构的稳固性要更为薄弱一些,这是由其成分所决定,受到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区域的软基,在形成上存在着差异性,不可统一照搬某一种方案来进行加固处理。而是要先对软基进行分析,发现其特征,然后针对其问题实施有效的施工技术来提升其承载能力。基于土层结构,在同一种地理环境下,软基同一层面的土壤形成时间几乎一致,若是进行横向比较,那么便具有一定的共性,土层的特点也基本相同;若是从立体角度来看,那么软基的土层则会出现不同的形式,竖向比较,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软土整体结构来看,更是具有各向异性特点,这也使得市政道路工程软基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2)抗剪强度低。软基的土质比较松散,土壤中的颗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缝隙,抗剪能力不强,难以支撑市政道路上的车辆通行,而且一旦超出可承受荷载范围,便会导致软图路基出现不均匀下沉,致使路面发生变形;(3)塑形体积应变。指的是软基的施工,主要是改善其结构,加大土壤密度,增加软基的承载能力。当软基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时,其内部结构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2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
2.1表层处理法的应用
2.1.1挖砂沟堆载预压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该种施工技术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土硬壳层以及底部埋深3m以内,而且填高不超过6m市政道路路段。对于砂垫层以及砂沟而言,采用的是无杂物中砂和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而且细度模数至少2.7。同时,砂垫层应当布设至坡脚外大约50~100cm左右,其两侧位置利用厚度为30cm的粘土封层;坡脚处泄水管入水口位置,应当布设土工布,并且包裹适量的碎石作为反滤层。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应当利用先横向砂沟再纵向砂沟的施工顺序,逐段进行施工开挖作业,并且进行逐段填筑。对于砂垫层和基底压实度而言,应当至少在90%以上。
2.1.2砂垫层堆载预压
该种施工方法比较适合于软土裸露在地表、软土底部位置埋深3m以内和填高不超过6m的道路路段;软土底部位置埋深在3m以内的,不适合采用换填法进行处治的道桥路段也可以采用该种技术工艺。实践中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对基底铺筑部分进行彻底清理,使其能够符合要求,并且选择合适的水稳材料,进行分层铺筑以及压实操作。其中,应当超出路基边脚大约50~100cm,同时其两侧采用厚度为30cm的粘土封层进行处理。对于砂垫层而言,应当利用无杂质中砂以及粗砂进行施工作业,其含泥量应当控制在3%以内,细度模数至少2.7。在此过程中,还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避免出现砂污染问题,对于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应当及时进行换料重填。
2.1.3反压护道
在施工之前应当先清理原地面,而且反压护道与路堤需同步填筑;若分开进行填筑,则需在路堤达到临界高度之前必须填筑好,其具体施工工艺与路堤填筑基本一致。
2.2土木合成材料的应用
软基加固处理,简单来说就是以技术的形式实施软基加固,具体的操作以土木合成的材料施工。处理地基之前应充分了解地基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存在松软地基的区域,以确保整个施工处于全面控制的状态。接着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析和探讨,以确保施工的精准性。振动施工对于材料的选用也要切实注意,以确保土木合成材料能够稳定坚实地形成,同时这样也有助于提升地基施工的密实度。为了达到更为高效的施工效果,通常情况下应事先进行试验测试,以下是具体分析:
2.2.1测量准备
路基试验段正式施工之前,现场负责测量的工作人员应按照设计的水准点和导线点等具体位置完成有关点位的重测。对于中线部位相关点位的复测也应确保精准,如有偏差应增设点位以矫正调整。
2.2.2试验准备
对路基填料进行类型和击实的试验,以确保其质量的稳定;另外还要对进场的土工格栅以及复合土工膜等实施检测,与此同时取水点的水质也要确保达标。
2.2.3基底验收
填筑施工之前务必检查基底的几何尺寸,只有确保其处在设计的区间内才可进行填筑。碾压施工应确保基底在承载力达到既定的标准,一般120kPa,达到以上标准以后才可进行填料的施工。通常情况下,填筑宽度应设定在坡脚外2m,待压实自检以及监理工程师检查都达标的情况下,才可进行路基的分层填筑。
2.2.4分层填筑
对于布料来说,一般是以松浦的厚度和自卸汽车运送的土方量为准划出网格线,进而以此为根据完成布料。试验段的填料应以路幅全宽为准进行均匀摊铺,松铺厚度一般应控制在35cm左右。对于基床底层以下两侧边坡铺设格栅的情况,由于存在0.6m的间距,因而一层的松浦厚度应以35cm的标准进行。为了确保修整后边坡的路堤边缘更为稳固,应加宽每层填料每侧的铺设宽度,此处以加宽50cm为宜。
2.2.5碾压
碾压施工首先应确保器械性能的稳定达标,此处使用22t徐工XS222的器械即可。碾压应按照静压、弱振和静压的顺序进行,前期的静压务必要保证质量,弱振要控制力度。对于该阶段的施工来说,应事先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操作方式和明确需要注意的施工要点。碾压应按照先慢后快和先轻后重的规则逐步推进,并以两侧向中间进行的顺序实施。同时还要确保碾压的均匀稳定,以免对整体路面的平整度和坚实性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各个环节的碾压速度务必确保稳定,一般静压应保持在两遍且按照1.2km/h的标准推进,而进行的两遍弱振则应控制在2.0~2.5km/h,最后一遍的静压是巩固和夯实,因而其速度应适当放慢,以1.2km/h为准为宜。
结语
软基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关键项目之一,应当予以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若是忽视了软图路基施工,则会导致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下降,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市政道路的正常运行,缩短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为此,应当针对软基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处理,提高软基的稳固性。
参考文献
[1]陈伟,范文航.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9(11):71+76.
[2]陈浩.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193.
[3]刘静.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施工技术概述[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95.
[4]罗清平,周小梅.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8(S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