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发表时间:2020/7/30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李丽霞
[导读] 水利设施和水利发电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水电工程一直是国家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它对现代农业生产、工商业基础能源提供起到了战略性作用。
        摘要:水利设施和水利发电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水电工程一直是国家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它对现代农业生产、工商业基础能源提供起到了战略性作用。工程兴建势必会对周边乃至区域内生态环境形成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消极因素,在日后建设中应做好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估、扬长避短,发挥工程的积极影响,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生态补偿;影响评估
        引言:
        国内生产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包括水在内的能源需求称为新的挑战。水利水电工程也在不断发展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水资源的调配平衡,如南水北调工程;水利发电,如各类大型水利枢纽等;气候调节与防灾减灾,如长江流域的三峡工程等,起到了防洪、调节气候重要作用。当然工程建设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需要认真分析成因,提出科学有效的合理举措。
        一、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水资源总量可观,但分布结构极不平衡,东南雨水充沛,西北较为干旱,大型河流的水源地多集中在青藏高原。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目的是合理地调节水资源结构,均衡各地用水需求,发展循环可再生水能源,还会对气候、水文、地质、经济活动等自然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一)周边气候的作用分析
        水利枢纽的兴建,大量的江河水汇聚蓄积,当水面在气温升高,阳光照射下会蒸发,如果不考虑其他气候因素,水蒸气含量增大,高空遇冷凝结后变形成降雨,对库区的直接影响就是日常降雨量增多,气候变得较为湿润,适合喜水的农作物生长,从而改变当地的种植业结构,影响人类的饮食和其他生活习性。有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通常水库在高地势建设,促进了迎风面一侧的降水量增大,抑制背风面的雨量。受纬度的影响,不同季节、不同纬度地区水利工程对降雨量影响程度不同,如南方地区在夏季,温差较小,因此水蒸气不易凝结,形成降水量小,夏季北方温差大一点,降水量会变大。
        (二)水域生态结构和水文情况的作用分析
        水中的生物体种群分布情况和物种的种类结构都和水文状况紧密相关。水中动植物受水利工程建设作用较大,一是栖息地面积与工程水域的水量和流速相关,同时水质的结构也会影响到水生生物活性,如果水质发生剧烈改变,对改变生物群生殖能力和繁衍情况,从而改变物种结构,若新的外来物种没有遇到天敌,导致过度繁殖,形成入侵,破坏水域生态平衡。水利工程就是通过改变水量达到相关水利功能,势必会引起水量、流速、水质变化,从而引起水中的泥沙含量、盐分、矿物质含量以及温度的改变,致使物种生存能力甚至种群改变,影响到水域的水文环境。
        1.3陆地土质和生态结构作用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包含大量的土木工程项目,随着工程规模扩大,自然土地资源逐步被建设成工业地,多数研究表明:土木类工程建设会对土质造成影响。同时整体工程也会影响陆地生态环境。一是对周边温度的和降水量改变,影响陆生环境的干湿度和气温,因为地区内相对水量增加,会缩小环境的温差幅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物种的生长分布结构产生影响。在我国的陆生生态环境方面,水利水电工程的运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砍伐树木,驱逐一些动物,加之地质变化、气候变化,会一定范围内打破该地的生态平衡状况。
二、多措并举保护生态,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持续
        (一)科学评估综合影响,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要对工程的综合影响进行科学评价估测。应当建立适合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对建设中水质、土质、水生与陆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做到全面深入的评估。项目的相关方应联合会商、综合分析评估结果,设定确切可行的保护方案,并进行动态调整,对工程选址、施工技术选用等都要谨慎选择,同时运用生态补偿机制弥补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补偿机制的提出是由于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损失之后应运而生的。它是指在破坏环境的区域内,运用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例如水利建设中,安装保障鱼类生存的设施,采用鱼类增殖放的方法来维持水域中鱼类生态平衡状态。明确了方式后,建立相应的成本互换的机制,将生态消耗成本量化为货币资金,通过征收资源税、排污费、生态保护税费的形式进行相应补偿,征得资金用于相关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国家通过立法确保机制实行的一惯性、稳定性和强制性。
        (二)加强工程施工中环保措施应用
在实施过程中前期要加强建设施工主体的生态保护意识;工程造价预算要纳入生态保护支出项目对,完善全周期环境维护方案。对工程建设地的地质、水文、气候和物种结构等做好勘察研究,对工程在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程度和风险因子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找出施工环节的重点难点工程,设立相应预案,在前期方案设计上做到尽量降低生态环境影响。建设期间要切实落实绿色施工技术、质监部门做好过程管理和工程监督,在确保安全高效的基础上,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使用合理措施建设建设对地区水文情况的不良,确保水电站实水库的稳定运行,对水位的把握应该实时调控转换,精准判断。在蓄水库区两侧开挖保护生态环境的放水孔,起到调节在泄洪或排水时出水口的下泄量,减弱水量对水文情势的作用。在施工各环节加大技术创新研发,重点在混凝土浇注、地基开挖、配料掺和等领域做好技术攻关,严格操作规范程序,并随时对生态环境作用进行实施评估,调整标准。
(三)健全生态环保法制,严格监管措施
        生态效益是我国目前目前优先发展和维持的,生态环境保护也贯穿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以法律的形式将国家意志加以保障,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在水里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加强生态保护领域法律完善、严格执法、做好法律宣传对强化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正向作用,减弱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施工、监理主体相关人员做好环保法律宣传,提升他们的遵纪守法和环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对在建设过程中违法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给予实质性惩戒,加大建设主体的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应。在法律实践中应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矛盾及时修改完善法律条文,适应新形势下生态保护的要求。各类施政和监管主体要加强联动,优化执法手段,引导建设方自觉将环保工作融入整体水利建设过程中。
(四)提升主体环保意识,着力落实生态理念
在工程建设中,涉及到多方主体,招标投标单位、施工监理单位等等,对他们的核心人员要加以重视,必须在这些群体中树立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理念,才能避免他们在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忽略了生态效益因素,形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影响。理念传达和宣导要贯穿在建设的全流程之中,在工程投资效益评估、前期规划设计、建设选择、施工方案、工程调度、监理验收的关键节点,都要确定生态保护的“底线”和“高压线”,确保工作不碰线。加大环保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尤其针对基层建筑人员更要重视,培养他们尊重自然生态、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从细节上引导规范,创新多样化的监督渠道,让社会公众和媒体广泛参与,监督建设重点环节,让工程建设更加透明,让建设管理人员在监督之下开展建设,增强对他们环保工作的约束力。
五、结束语
        本文围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关系展开分析,着重研究了水利水电工程的人为干涉性活动对生态环境形成的负面类影响,提出了具体的保护生态的对策措施。我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环境牺牲的代价也不容小觑,工业进步加快,社会对电力需求呈爆发态势,要确保水利水电建设科学的发展,维持好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就必须全面评估工程的环境影响,把各项对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浅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 孙晓岩.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2(10)
[2]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 王明德.  智能城市. 2019(23)
[3]水利水电工程跟踪审计探讨[J]. 于照航.  设备监理. 2019(05)
[4]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探析[J]. 华联军.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6)
[5]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J]. 黄志富.  四川水泥. 2019(11)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策略[J]. 何德君.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9(09)

作者简介:李丽霞,女,(1984),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水务局,助理工程师,职务:一般干部,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事工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