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科中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癌症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采用的医学图像技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医学图像检查后显示出的肿瘤靶区体积以及照射剂量。结果: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显示出的肿瘤靶区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肿瘤靶区体积;观察组患者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照射剂量,两组患者之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存在显著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放射患者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方式对患者肿瘤靶区体积进行定位效果显著,同时可有效减少放疗照射剂量的使用,节约医疗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医学图像融合;肿瘤反射;临床作用
前言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目标的图像数据经过图像计算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最大限度的提取各自信息道中的有利信息,最后综合成高质量的图像,以提高图像信息的利用率,改善计算机解译精度,提升原始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光谱分辨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1]。有文献显示,将该项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可帮助肿瘤患者更加精准的治疗[2]。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旨在分析其临床作用价值,具体实验内容如下文所示。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癌症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患者采用的医学图像技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患有鼻咽癌患者10例,患有食管癌患者10例,患有肺癌患者9例,患有脑癌患者7例,盆腔肿瘤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5-69岁之间,患有鼻咽癌患者11例,患有食管癌患者12例,患有肺癌患者10例,患有脑癌患者9例,盆腔肿瘤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皆为出现除肿瘤外的其他严重疾病;两组患者皆知情本次实验内容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病例等资料对比差距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开展实验。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CT图像的方式,图像获取方式为:患者采取仰卧位,使用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局部扫描,扫描相关参数设置在120kv、350ma,扫描层厚设置在5mm,螺旋距离设置在1.37mm,先对患者采取平扫的方式,随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以获取CT扫描图像。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CT扫描以及MRI扫描的方式进行,随后将两种图像融合;方式为:CT扫描方式同对照组患者相同;MRI扫描方式为:对患者采用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使用真空袋将患者固定,进行准确的定位后,进行序列扫描以获得MRI扫描图像。图像融合方式为:将两种扫描数据提出后,采用重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融合配准完成后将图像数据输入系统,根据显示的图像将肿瘤靶区进行勾画分析。
1.3指标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医学图像检查后显示出的肿瘤靶区体积以及照射剂量。其中照射剂量需分析出最小照射剂量以及最大照射剂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计算出的计量资料采用(t)表示,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帮助分析,表示方式为(±s),若分析后显示为P<0.05,则表示本次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肿瘤靶区体积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的医学图像技术后的肿瘤靶区体积,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肿瘤靶区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对比分析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肿瘤靶区体积对比(±s、cm2)
2.2对比两组患者照射剂量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的医学图像技术后的照射剂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最小照射剂量以及最大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对比分析数据见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照射剂量对比(±s、Gy)
3.讨论
一般情况下图像融合技术是根据从低到高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主要包括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数据级融合的方式也可称为像素级融合,是指直接对传感器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而获得图像的过程,是高层次图像的融合的基础;此种融合的方式具有保持尽可能多的现场原始数据,提供其他融合层次不能提供的细微信息的优势[3]。特征级融合的技术可有效保证不同图像包含信息的特征,包括红外光对于对象热量的表征,可见光对于对象亮度的表征等[4]。决策级融合的主要在于主观要求,同样包含一些主要规则,包括贝叶斯法、表决法等[5]。据相关文献显示,将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应用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帮助提高患者肿瘤靶区体积的准确率,帮助缩小肿瘤患者靶区体积的范围,准确观察肿瘤细胞范围[6]。另外据相关文献显示,患者肿瘤体积与患者所使用的放射剂量有着直接联系,肿瘤体积越大,患者所需要采用的反射剂量越多,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越高[7]。因此,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使用,在缩小患者肿瘤靶区体积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所需放射的剂量,降低患者身体的伤害[8]。
本次实验组针对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显示出的肿瘤靶区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肿瘤靶区体积;观察组患者照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照射剂量,两组患者之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存在显著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实验结果证明,对肿瘤患者应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对患者肿瘤靶区体积进行定位效果显著,同时可有效减少放疗照射剂量的使用,节约医疗资源。
综上所述,对肿瘤放射患者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方式临床作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小华, 姬燕, 吴敏娟. 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J]. 健康必读, 2018, 000(031):165.
[2]王胜资. 高新技术的应用是循证医学发展的前提——肿瘤放射治疗发展的启示[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5, 003(005):418-419.
[3]李羚. 肿瘤放射治疗中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001(016):87-88.
[4]张道明[1,2], 程丽萍[3], 曾辉[3]. 放射治疗在儿童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世界肿瘤研究, 2018, 008(003):P.87-94.
[5]方向, 熊燕, 刘宏远,等. 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骨盆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与功能重建中的应用[J].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 003(002):P.86-91.
[6]万艳丽, 胡红濮, 郭珉江,等. 精准放疗中医学图像形变配准框架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 中国数字医学, 2018, 013(001):48-51.
[7]王长福, 王斌杰, 王智,等.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及融合技术在颅脑恶性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 21(19):35-41.
[8]范治军, 高翠娴, 徐晓颖. CT/MRI融合图像在盆腔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v.24(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