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4期   作者:刘 凤
[导读] 目的 探讨在来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围术期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在来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围术期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其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及介入治疗围术期采取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人性化护理
    经皮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是通过球囊过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来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手段,现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一线治疗方案[1]。由于腔内介入治疗后转归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来提升治疗成功率。本次研究在我院近期收治的ASO患者中采取了围术期人性化护理,收效理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样本中,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58~80岁,平均(63.88±7.21)岁,平均体重指数(25.36±2.57)kg/m2。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55~79岁,平均(62.38±7.43)岁,平均体重指数(25.03±2.87)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经临床诊断和彩超、CT等证实,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2]。
纳入标准:①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②可正常进行互换沟通,并能配合研究相关量表填制。
排除标准:①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此处不作赘述。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包括:①术前:心理护理,ASO患者长期存在静息痛、麻木、间歇跛行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残,患者对病情的担忧、对介入治疗认知少等因素均可使其心理压力增大,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强调该疗法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的有点,缓解患者紧张感。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当患者出现低落、担忧等情绪时及时给予安慰与鼓励,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术前对下肢缺血征象进行观察,每日采取温水清洗足部,保持肢端皮肤干燥清洁;加强术前指导,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术前6h禁饮食,进行常规备皮和碘过敏实验[3]。②术中护理,行动脉造影时,受造影剂刺激,患者可因疼痛出现被动性下肢运动,导致造影图像质量降低,因此造影前需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缓解紧张感,增强术中配合。术中观察患者面部神情、身命体征、肢体感觉等,判断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③术后护理,术后24h内实施心电监护,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术后遵医嘱雅阁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并对患肢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和感觉情况进行观察,如有麻木、苍白、低温等现象,要警惕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术后低盐、低脂饮食,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回院复查凝血功能。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评分工具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进行统计,调查表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满意+较满意。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SAS、SDS评分对比(,分)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6.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ASO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报道称我国60岁以上人群ASO发病率高达35%[4]。ASO好发于下肢大中型动脉,是致残率最高的非外伤性疾病,病变的动脉发生增厚、粥样斑块、硬化和钙化等情况后继发血栓,使得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表现为患肢麻木、发冷、间歇跛行、静息疼痛、足部溃疡、组织坏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能够通过血管重建或再通来改善血管狭窄和闭塞,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通常合并基础疾病,对治疗耐受程度不高,因此腔内治疗出现疼痛或轻微损伤都足以诱发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等情况,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同时对患者心理和身体也造成一定负面影响[5]。
        人性化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护理工作围绕患者需求进行,近年来该护理模式广受临床倡导。本次研究在我院近期收治的ASO患者行介入治疗围术期采取了人性化护理,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患肢护理;术中病情观察、严密配合;术后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干预措施来全方位满足患者需求,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证实了在ASO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施行人性化护理可提升护理效果,排解患者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春兰,尚玉珊,王晶.正念减压疗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6):997-999,1045.?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4):1883-1896.?
[3] 夏梦岩,高振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支架置入术后的功能锻炼与心理康复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8):63-65.
[4] 刘高岩,孙庆峰,景宝, 等.介入治疗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血流动力学、动脉硬化指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2):157-160.?
[5] 陈静,任凌云,张秋薇.延续性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9):1970-19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