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干预对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4期   作者:王 锐
[导读] 目的 探究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应用集束化干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应用集束化干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介入术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84例参与此次研究,将其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42例)与对照组(n=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再次咯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用时与再咯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预防咯血复发和减少复发咯血量有着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肺结核;大咯血;并发症;介入术
        肺结核是呼吸内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由肺部感染结核菌导致,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纳差、盗汗、乏力、咯血、胸痛等。其中咯血为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当患者出现大量咯血时,血液从患者口鼻处快速涌出,可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甚至窒息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一般采取经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虽能有效治疗咯血,但术后易发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若在介入术后配合高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咯血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近期,我院在肺结核大咯血行介入术的患者中采取集束化干预,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84例对象,均从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中选取,将其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42例)与对照组(n=42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范围28~70岁,平均年龄(48.56±11.25)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30~72岁,平均年龄(49.03±11.5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依据《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中,关于肺结核的相关诊断标准:①菌阳肺结核痰涂片培养阳性者。②肺部影像学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③PDD(5TU)呈阳性或血清抗结核抗体呈阳性。
1.3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咯血量>500ml/d。②所有患者均为内科治疗无效,行介入术者。③患者无重要脏器衰竭或损害,无凝血功能障碍,
1.4方法
1.4.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24h内进行绝对卧床休息,24h后可给予轻微渐进活动,但切忌用力咳嗽和排便等,同时遵医嘱完成相关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对患者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及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记录患者24h出入量,对于复发咯血的患者应当记录咯血量。②并发症预防,患者术后仍有咯血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及时准备抢救药品与吸引装置,防止窒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给予患者止血药物,一旦发生窒息,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介入术用造影剂需从肾小球滤出,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需指导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从而减少对肾脏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同时加强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在患者卧床期间,对患者腿部进行按摩,协助患者做足背屈神运动,促进静脉回流与肌肉运动,防止血栓发生;术后患者易发栓塞综合征,患者纵膈与肋间组织缺血的情况下可引发胸闷、发热、肋间痛、呕吐等症状,因此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此类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反映给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对症处理[3]。③饮食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饮食方案,以清淡、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1.4.2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再咯血量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3 疗效判定
        以《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为指导,对疗效进行判定,显效:经治疗,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咯血消失未复发,无并发症。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再次咯血量少,不超过10ml/次。无效:患者咯血复发,咯血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1.4.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及再咯血量
        观察组住院用时与再咯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住院时间及再咯血量()

2.2 并发症
        住院期间,患者主要并发症有下肢血栓、肾功能损伤及脊髓损伤,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2.3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7.62%(41/42),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36/),两组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大咯血是导致肺结核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以止血和降低复发率为治疗目的与原则。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目前临床疗效最好的治疗方式之一,然后术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仍可能存在咯血的现象,需要有效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疗效补充,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5]。
        集束化护理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通过循证医学手段,将临床已经证实过有效的各种治疗、操作及护理措施集中起来,为患者提供完整高效的护理。本次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后的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且其住院用时、再咯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曾晓玲的报道中提到,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治疗后,其观察组停止咯血患者数量高达94%,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大咯血接受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咯血复发率,减少再次咯血量,同时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雅红,蔡坤松,童林荣, 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效果 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0):1514-1516.?
[2]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8):718-722.
[3] 袁媛. 肺结核大咯血发生时间调查与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 25(12):48-51.
[4] 曾晓玲.优质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大咯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6):172-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