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后LPA水平的变化及放疗对肿瘤患者血浆LPA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4期   作者:吕丽丽
[导读] 目的 研究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后LPA水平的变化及放疗对肿瘤患者血浆LPA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后LPA水平的变化及放疗对肿瘤患者血浆LPA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110例,根据患者肿瘤类型分为转移性脑肿瘤组(n=55例)、原发性肿瘤组(n=55例)与非脑肿瘤组,均给予调强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在放疗前后均检测患者的血浆LPA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原发性脑肿瘤组放疗前后的血浆LPA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转移性脑肿瘤组放疗后的血浆LAP水低于原发性脑肿瘤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原发性脑肿瘤组(P<0.05)。结论 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的血浆LPA水平均呈现为高于放疗前,说明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能够通过血浆LAP水平进行反映,临床应当给予重视,以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不同肿瘤;放疗;血浆LAP水平
        近几年来对于血浆溶血磷脂酸(plasma lysophosphatidic acid,LPA)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肿瘤等严重疾病上起到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1]。为了更深入了解其中的作用,本次研究对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后LPA水平的变化及放疗对肿瘤患者血浆LPA的影响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110例,按照患者肿瘤类型分为转移性脑肿瘤组和原发性肿瘤组。原发性脑肿瘤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1.36±3.36)岁,疾病分型:40例胶质瘤、9例脑膜瘤、6例垂体瘤;转移性脑肿瘤组55例,男33例,女22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2.54±3.05)岁,疾病分型:29例肺癌脑转移、14例乳腺癌脑转移、7例肺癌脑转移、5例胃癌脑转移。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外照射治疗,使用本院的直线加速器,并利用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00cGy/次,5次/周[2]。放疗前后均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液态色谱法、相关试剂盒),并于放疗后1个月内复查两组患者的颅脑CT或MRI。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依据WHO颁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包括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稳定)、PD(进展),治疗总有效率=CR+PR。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浆LPA水平
原发性脑肿瘤组放疗前后的血浆LPA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转移性脑肿瘤组放疗后的血浆LAP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而放疗后的血浆LPA水平明显低于原发性脑肿瘤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浆LPA水平(x±s)

注:a代表同组放疗前后对比P<0.05;b代表与转移性脑肿瘤组对比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转移性脑肿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原发性脑肿瘤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例(%)]

注:a代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LPA是一种类生长因子,属于脂类信号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表面形成多种生物学效应使得G蛋白耦联受体[3],而G蛋白介导其具备的多条信号通道,与非蛋白介质信号传导能够共同作为LPA作用途径,LPA通过这些信号传导途径可调节与控制细胞的各项生理、病理活动。有报道显示,LPA在肾肿瘤、乳腺肿瘤上均存在表达,因此能够在肿瘤的转移与浸润上提供良好前提。
本次研究原发性脑肿瘤组放疗前后的血浆LPA水平对比差异较小,而转移性脑肿瘤组放疗前后差异明显,由此提示肿瘤对于后续的治疗和预后上LPA水平能够作用监测目标,并且肿瘤在生长过程中LPA也会随之上升,根据张尧天[4]报道中显示在肿瘤组织中LPA受体表达呈现异常状态,在结合与之不同的受体之后反应也大有不同,不过都可刺激到癌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分泌生长因子等。原发性、转移性脑肿瘤通过放疗不会过大的影响到血液系统,但目前对于血浆LPA水平变化影响还缺乏统一的研究,因此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进行佐证,不过综合来看对于肿瘤预后中仍然可以通过监测LPA水平进行诊断与预测,主要是LPA水平是肿瘤标志物之一,具有一种生物学效应,其特异性高,可充分利用受体依赖发挥其途径,并且在肿瘤生长过程中LPA其功能具有多重性,目前也在临床上也有在肿瘤治疗中利用LPA与其受体为靶点,通过阻断其合成、代谢来起到调节LPA受体活性于信号传导的作用。
综上所述,血浆LPA水平能够充分反映出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永颖, 田伟, 孙超. 联合用药对卵巢癌术后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LPA与IL-6水平影响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 20(1):69-70.
[2]郑松枝, 崔应麟.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BNP、MDA、LPA、AP水平影响及护理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11):2564-2567.
[3]李媛.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与近期疗效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 21(8):1335-1337.
[4]张尧天. 不同肿瘤患者放疗前后LPA水平的变化及放疗对肿瘤患者血浆LPA的影响[J]. 实用癌症杂志, 2018,12(4):574-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