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旧称为脑梗死,目前在临床上也称其为缺血性脑卒中,该病的病理为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以致于产生缺血、缺氧等现象,最终导致局限性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是软化的情况。临床将脑梗塞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以及腔隙性梗塞三种类型,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脑梗塞,约有80%最有,这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而且发生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具有起病急、危害大的特点。脑梗塞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风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从而引起晕厥、智力障碍、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等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脑梗塞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而且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给患者本身及其家庭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此我认为大家应多加了解有关于脑梗塞的知识,发病后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无法挽回的后果。那么有关于脑梗塞你了解的足够充分吗?
一、脑梗塞的临床症状
从主要症状上分析,脑梗塞的症状比较复杂,它与脑部损伤部位、脑缺血性血管的大小、缺血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脏器疾病等息息相关。一般来讲,脑梗塞呈轻度的患者几乎不会出现症状,在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无症状性脑梗塞。此外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眩晕和瘫痪,这种现象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的话,不仅会出现肢体瘫痪的症状,而且还会引起昏迷,更有甚者在昏迷当中直接死亡,比如当病变影响到大脑皮质的时候,若此时正处于急性发作期那么患者则可表现为癫痫,多发于发病一天后。除此之外,脑梗塞的主要症状还包括三大方面,即主观症状(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昏迷及失语等)、脑神经症状(吞咽困难、呛咳等面瘫表现)以及躯体症状(肢体偏瘫、肢体无力、步履不稳、大小便失禁等)。
从脑梗塞发作的部位来分析,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表现,不要包括以下三种:
1.腔隙性梗塞
是指梗塞的面积在1.5毫米以内,患者会表现为头昏、肢体无力、步履不稳等,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偏瘫、偏侧肢体感觉减退。
2.中等面积梗塞
多发于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颞叶区以及双侧额叶部位。患者则表现出频繁恶心、突然头痛、面瘫、失语、眩晕等症状,但患者此时神志较为清醒。
3.大面积梗塞
这种情况发病比较急,而且症状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瘫痪、脑疝或昏迷等,甚至会有患者因此而死亡。
二、脑梗塞的病因
任何疾病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关系,脑梗塞也不例外。经临床调查发现,生活中可诱发脑梗塞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态不佳
当患者的心情处于过度暴躁或过于忧郁等极端情况下,脑梗塞则极易发生,因为受暴怒、忧郁等不良心态的影响,血管神经的调节功能也会因此出现异常,或者是导致脑血管收缩,脑梗塞最终就会发生。
2.大量吸烟或饮酒
当人们在吸烟的时候,其中的有毒物质会直接给血管内膜带来损伤,同时会导致小血管剧烈收缩,从而使得管腔逐渐狭窄,在此情况下极易诱发脑梗塞。而饮酒的时候,特别是在大量饮用烈性酒品的时候,对于血管来讲更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在此呼吁大家请不要吸烟饮酒,有这样爱好的朋友也要尽早戒烟戒酒,以免诱发脑梗塞。
3.过度降压
当血压过度下降的时候极易引起脑梗塞的发生,所以建议大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降压药物,同时也要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咨询医生,并遵医嘱调整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切记千万不可以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
4.过于劳累
过于劳累、长期休息不佳都会造成血压波动,或是改变血压的动力学水平,从而增加脑梗塞的发作几率。因此奉劝各位朋友应调整日常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保证劳逸结合才能让脑梗塞远离我们的生活。
三、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在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一般治疗、脑水肿治疗和溶栓治疗。下面来详细介绍各个方式的治疗方法。
1.急性期的一般治疗
此时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部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在这个阶段患者应尽量保持卧床休息,同时将患者的生活护理放在首要位置,比如口腔、皮肤、大小便以及呼吸道等方面的护理。此外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状况,如果患者在发病后的七十二小时内无法自主进食,那么则需要采取鼻饲的方式为其提供流质食物,以此来保证机体所需的营养供给。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脑梗塞患者在发病之后生活都无法自理,甚至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若此时未能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则会给机体能量代谢带来影响,即使采取再好的治疗方式也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急性期的溶栓护理
其目的在于尽快恢复梗塞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降低神经元的损伤。主要方式有药物溶栓治疗、动脉溶栓治疗、脑保护治疗、抗凝治疗和降纤治疗。
3.脑水肿治疗
在脑梗塞的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项就是脑水肿的治疗,临床治疗该情况多采用甘露醇,这是最有效的脱水药剂。此外还可以采用人血白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性脱水剂以及甘果糖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本文有关于高血压的知识介绍,仅可以作为参考意见,具体治疗方式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夺,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