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区域,尽管手术室空气、物品、器械均在术前进行了严格消毒处理,然而手术期间仍可因微生物污染而发生院内感染事件,尤其是随着通讯工具的应用与普及,医护人员使用、携带手机的频率较高,在医院中处处可见手机的身影,但是手术室作为特殊医疗场所,能否携带手机呢?
一、手术室使用手机的优势有哪些?
在手术室使用手机有下列优势:
第一,促进相互沟通。手术室工作十分繁忙,需要病人及其家属、医护人员之间建立有效沟通,而手机不受地点限制,可以实现便捷沟通,这一点是其他通讯设施不可替代的。
第二,改进服务质量。手机除却普及率高、使用便捷、联系及时等应用优势,还具有良好的隐私性,当手术进程中遇到意外事件,可第一时间汇报、请示专家、上级医生,避免盲目等待、手术时间延误、错误决策等,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避免医疗纠纷。
二、手术室使用手机的弊端有哪些?
在手术室使用手机有下列弊端:
第一,增加心理负担。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监护仪器、特殊装置等较为陌生,可产生十分复杂的心理情绪,并且因担心手术结果、害怕疼痛等,对手术室气氛、环境较为敏感,所以若是病人手术期间意识清楚,当突然听到手机铃声,可受到极大的惊吓,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影响手术顺利实施;或是听到术者接听电话,可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缺乏安全感,质疑术者是否用心操作手术,当手术未达到预期结果时,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第二,存在感染隐患。手术室作为高要求的感染控制场所,需要相关设备、工作人员均符合手术室卫生标准,而手机表面存在大量细菌、耐药菌,若是不进行合理控制,可使其成为病原微生物传染源,影响病人与医护人员身体健康,提升交叉感染风险,增加病人痛苦,影响医院周转率与床位使用率,加大个人与医院负担。另外,若是手机无固定存放地点,医护人员为寻找手机,可增加走动机会,使手术室尘埃飞扬,发生感染事件。
第三,增加医疗风险。当在手术室使用手机时,由于手机会产生电磁辐射波,可对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等精密电子仪器产生干扰,从而使监测数据不准确,或是发生严重医疗事件,增加医疗风险。
第四,影响手术进程。手术需要护士、麻醉师以及外科医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方能使手术操作精准无误,所以在手术期间,不论是谁接听电话,均可影响手术进程,分散术者注意力,扰乱工作人员思维,可对病人造成不可逆的医源性损伤。
第五,影响教学质量。当术者为带教教师时,其一言一行均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其肆意接听手机,或是用手机娱乐时,可让学生认为此种行为是被许可的,容易分散注意力,减少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质量。
三、手术室该怎样管理手机?
通过分析手术室使用手机的利弊,可知:手术室使用手机并非只有消极意义或是积极意义,所以与其“禁止”,不如完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手术室手机使用管理,发挥手机在手术室的积极作用,减少使用弊端,具体而言,有下列手术管理对策可供参考:
第一,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手机管理,提醒每一位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定使用手机,而巡回护士应当督促参与手术的人员将手机放在指定位置。
第二,每位手术人员需要自觉将手机存放在制定位置,并设置静音状态,而在正常使用手机后需及时归位,减少对手术操作的影响不得玩游戏、看淘宝、刷屏、看视频等。
第三,禁止非本院人员携带手机至手术室,而进修人员、实习生等的手机管理情况,需纳入带教教师履职考核中。
第四,护士长、主任等手术室管理者需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每日进行不定时巡查,将巡查结果记录在巡查本上,并公布于科室微信圈,提醒每位工作人员合理使用手机。
第五,医院院感科需要注意对手机的消毒管理,通过将其纳入感染管理工作,强化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并在手机盒旁边放置乙醇棉球,每位工作人员在将手机带入、带离手术室时,均需用乙醇擦拭,以便确保消毒效果。当然,也可将手机消毒纳入手卫生消毒管理范畴,进行严格考核,以便减少交叉感染、互相污染。
第六,在每个手术室均放置手机盒,用于存放手术人员的手机。这一举措既能方便手术团队放置手机,也便于手机控制,可将手术时间充分给予病人,减少安全隐患。
第七,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并不定期监测手机微生物,反馈监测结果,使医护人员深刻认识到手术室使用手机的危害,以及对于控制术中感染的价值,从而引导其规范使用手机,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
第八,控制手术室手机使用频率,落实无菌管理制度,减轻污染。
总之,在手术室使用手机弊大于利,但是由于医院人员紧缺、工作流程不完善,仍需发挥手机便捷、及时沟通的作用,因此,需要正确认知手机的重要性,若是需要将手机带进手术室,也应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手机设置静音、专人保管、放置于手机盒、抗菌擦拭、专人接听等,减少手机对手术的影响,营造严肃、安静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心与工作态度,做到为病人着想,降低医疗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