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ECG)ST-T改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其分类为两组,即阳性组和阴性组;将阳性组患者按照狭窄血管数量进行分类,即单支组和多支组;讨论ECG ST-T改变与CAG结果存在的联系。结果:单支组和多支组的ST-T变化检出率与阴性组存在较大差异,可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单支组与 多支组的ST-T变化检出率与阴性组存在较大差异,可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有14例,有29例患者两支血管病变,有5例患者三只血管以上发生病变;。结论:ECG ST-T改变可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针对多支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前提条件是需在其余检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酶学指标的协助下诊断。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价值
为研究ECG ST-T改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我院对1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望为临床选择CAG的适应性提供有利依据,现将详细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79例,男性患者97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9.6±6.2)岁。按照CAG结果将其分类为两组,即阳性组(129例)和阴性组(47例);将阳性组患者按照狭窄血管数量进行分类,即单支组(50例)和多支组(79例)。
1.2方法
CAG:选择Judkins氏法,通过CORDSCOP型西门子C臂X光机完成连续电影采集工作,左、右冠状动脉造影依次选择5个和3个投照角度;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和主干(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和左冠状动脉主干)的狭窄情况利用计算机密度测定法和目测法计算,整个计算过程有两名专业资深医师完成。
ECG:患者住院 初期、术后和CAG当天清晨的标准12导联心电图通过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记录,型号为Philips M1770A型;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纸速设置为25mm/s,电压设置为10mm。通过两名资深医师对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且获取相同结果。
1.3评价标准
(1)心电图TS段升高;≥2个相关导联发生以下情况:①在肢导,TS段上升≥1mm;②在胸前导联,TS段上升≥2mm。(2)心电图ST段下降;任意一个导联ST段下降0.5mv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通过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达结果;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可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
2、结果
2.1 各组患者ST-T改变与CAG之间的联系
单支组和多支组的ST-T变化检出率与阴性组存在较大差异,可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单支组与 多支组的ST-T变化检出率与阴性组存在较大差异,可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详情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ST-T改变对比分析[n(%)]
注:a与阴性组比较,p<0.05;b与多支组比较,p<0.05。
2.2 对CAG表现为阳性而ECG ST正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单支血管病变表现为前降支的患者有7例,4例患者为回旋支,3例患者为右冠支;有11例患者两支血管病变涉及到右冠支和前降支,12例患者涉及回旋支和前降支,6例患者涉及到右冠支和回旋支;有5例患者三只血管以上发生病变。
3、讨论
由于ECG具有操作简单、较高重复性和无创等优势,因此长时间以来均被当作冠心病的首选诊断方式,在临床上有较高使用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又因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不突出,导致其近几年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限制[1]。CAG可清晰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和主要分支,并判断各分支动脉病变位置和病变程度,在临床上逐渐被广泛运用[2]。在我院研究中,单支组和多支组的ST-T变化检出率与阴性组存在较大差异,可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单支组与 多支组的ST-T变化检出率与阴性组存在较大差异,可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可见,ECG ST-T改变依然可为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提供有效证据[3]。同时在我院研究中,一些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彻底阻塞的患者ECG显示仍然正常,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长时间严重狭窄的患者,缺血位置心肌出现一种适应性自我防御功能,在静息情况下自主调整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从而使血氧供应保持平衡状态[4]。同时,在狭窄症状不断增加途中,缺血位置心肌保持正常的侧支循环维持血液供应情况,因此在静息情况下心肌细胞功能几乎处于正常状态,细胞膜电位无显著改变,最终导致ECG出现无缺血性ST变化[5]。
综上所述,ECG ST-T改变可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针对多支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前提条件是需在其余检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酶学指标的协助下诊断。
【参考文献】
[1]黄伟,杨明施,肖雪辉等.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7):760-763.
[2]李春妮,张素娇.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34):54-55.
[3]张晓明,范蜀滨,薛桂红等.心电图ST-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7):368.
[4]李爱莲.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03-2504.
[5]于洋,李爱芹,孙谟健等.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3):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