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血常规的结果说明了啥?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4期   作者:张凤梅
[导读] 宝宝因感冒发烧到医院检查时,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做一个血常规,然后医生会根据检验结果来判断宝宝的疾病情况
        宝宝因感冒发烧到医院检查时,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做一个血常规,然后医生会根据检验结果来判断宝宝的疾病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医生来讲,血常规结果就像是看1+1=2那么简单,可对于家长来讲,虽然每一个汉字单拿出来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合在一起就像是天书一样。其实这也不怪家长,薄薄的一份化验单,上面的专业含量却很多,又没有人详细的向他们科普,所以本文就来教大家如何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一、认识血常规
        这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检查手段,其中包括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等参数。该项检查一方面可以发现血小板缺少症、贫血等疾病的早期征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宝宝的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还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
二、化验结果看什么?
        做过血常规的人应该都知道,那一张小小的化验报告上面有很多项目,但其实不需要全部都了解,最主要的只有三类: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而发烧时,看的最重要的还是白细胞,因为白细胞就相当于人体的白衣卫士,一旦发现有细菌和病毒入侵时,它们会率先出击与敌人斗争。
        “白衣卫士”们可不单单只有一种,它们之间还有更明确的分工,根据不同的职责分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五种。在宝宝发烧时,主要依靠的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下面来说说两者与病毒、细菌之间的那些事儿。
1.中性粒细胞和细菌
        中性粒细胞就相当于部队中最精锐的战士,具有速度迅猛、杀伤力高、效率强的特点,是细菌的头号天敌,一杀一个准。它们常年游走在人体的血管中,有些随着血液循环在血管来回巡逻,有些则站在血管壁上瞭望,时刻观察身体各组织的安全。一旦发现有细菌侵袭某组织时,放哨的中性粒细胞就能迅速认出入侵者,然后火速集结各中性粒细胞,一个接着一个的前往炎症所在地,最高时速可达每分钟30um。到达目的地后开始与敌人的交锋,但是中性粒细胞并不会给敌人出手的机会,而是直接放出大招,将其吞噬。
        中性粒细胞可不仅仅这一个作用,它们还能分泌出杀菌蛋白以及水解酶等强效杀菌物质来强行消化细菌。可是随着消化细菌数量的增多,中性粒细胞的体力会逐渐丧失,当它们吞噬到第二十个细菌时就会爆炸。当中性粒细胞分裂后,大量的溶酶体会把坏死的组织溶解转化成脓液,鼻涕就是这样来的。
看到这里,大家会觉得既然中性粒细胞在细菌感染时都去上阵杀敌了,那么是不是血常规化验单中的中性粒细胞也会降低?其实不然,我们身体中还有储备军的存在,在敌人入侵时,骨髓内所储存的中性粒细胞会支援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从而保证奔赴前线的它们无后顾之忧。要知道,我们身体血液中的那些中性粒细胞是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心态奔赴战场的!
        由此可见,当细菌感染发生时,血常规化验单中的中性粒细胞参数会有所升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会相应升高。
       
2.淋巴细胞和病毒
        如果入侵的敌人是病毒的话,那么中性粒细胞就无法将其搞定,在这时白细胞大军中就会派出淋巴细胞迎战。与中性粒细胞不同的是,淋巴细胞并不会主动牺牲,它们会在发现敌人后产生与其对抗的抗体,这些抗体会直接与病毒结合,然后将病毒破坏。与此同时,淋巴细胞还会将被感染的细胞上报,身体会自动将被感染的细胞消灭,避免病毒残留,保证永绝后患。
        当人体受到病毒感染的时候,因为淋巴细胞并不需要经常牺牲,所以化验单中仅会显示为轻微升高。而且病毒具有一直骨髓生成中立性细胞的作用,所以中性粒细胞会减少,相应的白细胞总数也会降低。
        简单来说,当你拿到化验单之后,如果化验单中显示白细胞总数超过一万,则是在提示细菌感染,数值越高说明毒性越强、细菌数量越多;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值高,则说明疾病正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若是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正常值,可能有病毒感染,绝对值越低表示病毒感染程度越严重;如果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值,则说明有病毒感染的情况。
        除此之外,也可以看C反应蛋白,也就是化验单中的第一项CRP,它也可以用来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而且要比包细胞更敏感一些。还有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两个项目则是在说明孩子是否有过敏现象。化验单上还有很多数值,但孩子发烧时主要看这几项即可。
        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宝爸宝妈一句,血常规化验单并不能完全作为判断的依据,还是要结合宝宝的临床表现来具体分析。而且不建议家长在孩子刚刚发烧时就做血常规,此时的结果参考意义并不大,最佳时间是在发烧24小时之后。当然,新生儿需要除外。
三、血常规化验应该什么时候做?
        新生儿应在出现发烧症状时做血常规化验。
        非新生儿宝宝应在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和表现时做血常规化验。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在发烧的同时,并未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和表现时应该做血常规化验。
        三个月以上的宝宝若只有发烧的情况,并未出现严重症状时并不需要做血常规化验。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血常规化验单的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宝爸宝妈们。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真正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宝宝的病情都是复杂多变的,仅凭血常规也未必能明确判断,还是要结合宝贝的实际表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