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地区对电网负荷需求加大,为促进地区电网的进一步完善,满足负荷快速发展的需求,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加快电网建设改造是主要措施之一。其中,新建输变电工程中输电线路为线性工程,当其布置与河流交叉时,涉及电力、水利规范的双重制约,本文就该类项目在防洪评价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要点进行描述。
关键词:输电线路;河流;防洪评价、技术要求
输电线路为线性工程,路径布置与河流交叉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应对跨越河流的输电线路段进行防洪评价,评价过程中技术要求有以下几个要点。
1.评价标准确定
评价标准需要通过河道的防洪标准和输电线路基础的防洪标准综合分析,并结合导线最小垂直距离计算时要求的洪水标准确定。
①河道防洪标准:根据流域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河道治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河道防洪标准。
②输电线路基础防洪标准:输电线路基础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根据电压等级确定。
③评价标准:当两者防洪标准一致时,洪水标准即评价标准;当两者防洪标准不一致,且河道防洪标准较高时,河道防洪标准即评价标准;当两者防洪评价不一致,且输电线路防洪标准较高时,河道防洪标准、输电线路防洪标准两者均为评价标准。
④在以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跨越河流输电线路导线最小垂直距离要求的洪水标准最终确定。
例如跨越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滏阳新河110kV输电线路评价标准确定如下:①根据相关规划,滏阳新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②根据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基础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③河道防洪标准与输电线路基础防洪标准不一致,且河道防洪标准较高,评价标准确定为50年一遇;④滏阳新河为不通航河流,导线最小垂直距离为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m。因此,评价标准最终确定为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
2.工程布置评价技术要求
①输变电线路应以最短的距离跨越河道,以输电基础的连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交角作为制约指标。
②对于有堤防的河道,输电基础距离地脚的距离应位于堤防管理范围以外。若堤防工程有规划,应按照规划要求进行要求。
3.对河道行洪的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分析河道防洪标准条件下,输电基础对河道行洪产生的影响。输电基础占用行洪断面,挤占行洪宽度,影响行洪流速,从阻水比、壅水等方面分析其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例如跨越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滏阳新河110kV输电线路,共6座输电基础布置在滏阳新河滩地,每座基础4根桩,考虑滏阳新河滩地种植有农作物,阻水、壅水分析按照最不利的条件考虑,即滩地内每座基础均阻水宽度按照两根桩中心连线加桩径考虑。根据河道断面及水文分析成果,滏阳新河50年一遇洪水时,阻水比1.94%,壅水高度仅0.009m,壅水长度173m;100年一遇洪水时,阻水比1.95%,壅水高度0.014m,壅水长度287m。阻水比、壅水高度和壅水距离都比较小,对滏阳新河行洪影响不大。
滏阳新河滩地内基础连线与堤脚呈角度布置,地面以上基础周围等容易产生绕流,流速、流向局部发生变化,引起旋涡和折冲水流及床面切力,对堤脚、堤坡的稳定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对堤防进行防护
3.与水利工程规划的关系评价技术要求
掌握输电线路跨越河道的相关规划,如河道清淤、扩挖、堤防加高加固等,预估工程的建设对规划的实施是否产生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4.对防汛抢险的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对两岸有堤防且堤顶道路担负日常巡查及抗洪抢险的任务的河道,导线最小垂直距离应按照对公路路面的距离进行要求,不得影响防汛通道的畅通。
例如跨越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滏阳新河110kV输电线路,滏阳新河左、右堤堤顶路是重要的防汛抢险交通道路,导线距离堤防最小距离14m和15.0m,远大于110kV输电线路对距离公路路面7m的要求,不影响防汛通道的畅通。
5.对其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调查输电线路跨越河道附近有无其他水利工程以及取水、引水及靠泊等设施,分析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是否造成影响。
6.防洪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评价标准条件下,河道行洪对工程安全的影响,从输电基础、导线最小垂直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跨越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滏阳新河110kV输电线路,滏阳新河河道一般冲刷及输电基础造成的局部冲刷对基础的稳定存在不利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经计算,工程建成后河道内基础位置最大冲刷深度50年一遇为1.81m,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基有效深度14m,冲刷对其影响较小。
滏阳新河滩地内采用连续梁灌注桩基础,基础高出地面5m,梁底高程高于滏阳新河50年一遇洪水位河道行洪不会杆塔产生冲撞影响,可有效保障杆塔的防冲安全。
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输变电线路跨穿越不通航河流,导线最小垂直距离为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m。滏阳新河滩地内各杆塔间导线最小垂直距离百年一遇洪水位均远大于3m,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7.防治与补救措施
一方面是从输电线路对河道行洪、河势的影响角度分析,为保证河道的正常运用,采取的河道防护措施。一方面是从河道行洪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影响角度,为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需要对输电线路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建议。
例如跨越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滏阳新河110kV输电线路,距离滏阳新河左堤较近处有一座基础,且基础桩间连线与堤脚呈角度布置,冲刷对堤脚、堤坡的稳定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左堤迎水坡进行浆砌石防护。
8.结论
输电线路跨越河道的防洪评价重在理清输电基础与导线最小垂直距离的不同要求对评价标准的影响,合理准确的确定。对河道滩地内布置的输电基础,应主要要进行基础梁底与河道标准洪水位的对比分析,以不影响行洪来确定梁底的高程。
输电线路跨越河道进行防洪评价,在有效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对输电线路的方案布置、设计给出具体分析及导向性建议,利于项目后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GB50201-94,防洪标准[S].
[2] GB50545-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