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和维护是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提高电网安全性的主要手段。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以高压输电线路为载体,积极分配电能和输电。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是复杂的,许多维护数据无法通过观测获得,特别是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甚至有些维护需要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运行。根据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研究,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数据进行记录,确保施工技术的顺利应用和维护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检修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显著加大。这不仅是供电行业要面临的巨大困难,也是新时期发展的良好机会。电力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撑着其他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越来越重视,电力企业也增加了其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现状
分析了电力工程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现状,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社会对电能的需求增加,使电网规模扩大;二是社会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会增强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电力工程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施工技术也开始不断创新和提高;二是,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路径的选择,既要考虑土地的建设和开发,又要结合外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三是在资金方面,任何项目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第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整个供电系统的结构更加多样化。为了保证输送电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质量,输电线路还应与各种供电系统配合;五是高压输电线路不仅起到输送电能的作用,还起到分配电能的作用。因此,整个高压输电线路对电力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继续研究现有的施工技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确保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高压输电线路实例
在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电能逐渐发展成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品。电能主要是由发电厂提供电力,通过高压输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高压线路能够达到数百千米,供电系统十分庞大,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检修人员往往会带电作业,行走在几十万伏的超高压线上。以5.0×105V高压输电线路为例进行分析:(1)在5.0×105V高压线连接位置存在电晕现象,这就会出现漏电问题,在无法对其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工作人员借助直升机逐渐靠近高压线,这样工作人员和直升机驾驶人员身穿高压防电服,工作人员需要使用金属试探高压线,这时会看到明显电弧;(3)工作人员使用一根线将直升机和电线进行连接,借助特殊摄像机能看到直升机周围的“闪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连接高压线后,直升机周围出现电晕现象;(4)工作人员在断开自身和直升机连接后,便于检修高压线,但工作人员脚下的高压线可能是带电的5.0×105V超高压,这就对飞行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飞行员无法掌握的情况下,往往应用悬吊方式,将工作人员精确地投放到高压线上。
三、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3.1掏挖基础
掏挖施工根据掏挖地面的深度不同也分为不同的工种,如果采用掏挖施工的话,一般情况下适用于硬塑粘性土的地基。这种施工工艺有时候可以在基坑的基础上进行动工。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掏挖后的土地基截面为圆形,如果基础受到外界载荷的作用,它的凝聚力就会充分显现。这种基础形式非常有好处,因为按照以前的工程经验来看,全国每个地方的高压输送线路,不可能按照统一条件进行施工,因此每一个高压线路都具有不同的施工基础,采用全掏挖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节约成本。
3.2杆塔工程施工
杆塔作为支撑输电线路和连接输电线路的重要设备,保证高压输电线路塔杆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进行塔杆工程施工时,首先要合理的选择塔杆类型,保证塔杆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塔杆施工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分别为分解组装和整体组装。因为铁塔重量比较大,轻则几十吨,重则几百吨,所以要结合具体情况科学的制定施工方案。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分解组装的方法进行施工,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的部件及时进行处理。
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现场平面布置→地面组装→侧落式抱杆起立→侧杆塔整体起立→杆塔固定→螺栓复紧与缺陷处理→质量验收。
3.3架线施工
在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中主要包括放线、收线、附件安装、架线预备等内容。在这些工作中,放线与收线是非常基础的两项工作。在放线时,要保证导线的总体面积的损伤不超过2%,该规定非常考验放线技术,也明确了导线的磨损度。一旦超出这一数值,就要及时对导线进行修补,或者将受损部位直接切断,采用接续管连接。为了有效保护导线,还可以使用张力放线。该方法主要是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放线,在张力合理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使导线不会与其他障碍物相碰,还可以保证导线质量,减少磨损。
四、高压输电线路检修方法
4.1相对温差判别法
利用相对温差,测量两台相似设备的测量点的温度差,找出两测量点中温度较高的点,并测出其具体的上升程度。虽然这种判别方式只适用于少数的电流型设备,但这种测量方式避免了温度以及负荷对设备和测量过程的影响,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温度的上升程度会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
4.2表面温度判别法
测量设备某一点的表面温度,将所测量温度与国家法规所规定的标准温度进行比较,得出设备是否出现缺陷的结果。由于我国对线路发热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完全,尚无科学性和符合实际兼顾的标准规定,表面温度判别法只能测出一些相对程度较轻微的故障。
4.3同类比较方法
同类比较法的应用,也是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的重要方法。尤其是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回路中型号设备,根据温度、环境、工程情况等进行同设备对比。同类比较法在具体应用期间,必须注意一旦出现时间段相同背景下,三相设备运行不当,导致设备出现热故障现象。热故障现象的出现原因众多,比如因为电压引发的设备运行出现问题,热备发热。同时电流运行同样会引发设备发热。对于这种情况的检修,以同类比较的方法,对发热情况进行详细比较,以此来发现设备之间的温差变化,并且确定允许温差变化值,提高检修的准确性。
4.4热图谱分析法
企业一般会保留有设备正常状态时的热图谱,检修时将设备热图谱与之相比看是否有故障产生。因为热图谱分析的准确性高,大大提高了设备尤其是电压制热设备的测试效率,受到检修部门的普遍应用。
4.5档案分析检修法
档案分析检修法的应用,主要基于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加以检修,尤其是高压输电线路的检测设备,必须满足红外线检修要求,并且能够检修不同阶段的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变化。详细记录检修期间温度变化、温差变化以及热图谱变化信息,对记录信息进行仔细统计与分析,并且对比变化情况,以此获得相应的分析结果。寻找信息变化中的速率规律,总结科学的变化趋势,进而诊断高压输电线路相关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准确判断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和电力工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施工技术是电力工程的生命力所在,在施工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用、高效、工期长的施工方法,重视输电线路的养护,采取科学的方法严格缺陷识别,确保高压输电线路始终优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周亦君.浅谈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8(05):19-21.
[2]秦志华,赵辉.简述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8(18):36-40.
[3]韦璋剑.高压输电线路运检工作技术难点与应对措施探讨[J].通信世界.2018(2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