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金星宇
[导读] 本文将围绕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力营销服务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详细的分析其服务优势,并提出具体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围绕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力营销服务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详细的分析其服务优势,并提出具体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移动终端;电力营销;计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信息化正加速改变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方式。在移动作业领域,国网公司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借鉴互联网思维,广泛开展“互联网+”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各专业基于移动互联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接入平台、安全交互平台、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等基础信息化平台,并在物资、营销、运检、基建、等多个专业开展移动应用建设,极大的提升了电网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然而移动业务安全风险点多,各类信息安全形式严峻,本文面向移动作业,对终端、网络、应用、接入、数据开展安全防护研究,加强、提升公司移动作业安全防护能力,支撑移动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建设、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
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力营销服务发展现状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力营销服务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当前电力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信息处理系统逐渐完善,其系统应该具备科学性,为相关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未对其流程进行优化,长期处于运行的状态,缺乏统一管理,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电力营销服务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较低,未充分认识到电力营销服务的重要性,严重降低了营销效果。电力营销的思路单一,没有对设备进行更新,设备的运行状况已经不能符合当前电力营销发展的实际需要。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较低,其信息分析能力较差,对工作流程掌握不透彻,不利于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忽视信息安全监管,互联网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安全防范措施实施不到位,当发生信息泄露时将会产生更大的安全隐患。
3 电力营销服务移动作业的网络架构
        层级网络架构包括:视图层、视图模型层、数据模型层、服务层和平台组件层。视图层通过hTML+CSS完成界面排版;视图模型层可实现数据模型层与视图层数据的自动映射,同时处理用户交互行为;服务层用于处理与后端移动作业应用平台的交互;数据模型层处理服务层发送和返回数据;平台组件层,用于提供与用户交互的外部组件。平台组件层是与平台相关的各种类型的组件,主要分为接口组件,设备组件,系统组件和第三方组件。其中接口组件主要是一些跟外部系统进行交互操作的相关组件,如内网安全接入组件,认证组件等。设备组件主要封装一些跟设备特性相关操作,如照相,位置服务,位置信息等。系统组件主要提供移动设备提供的系统层面的一些基础操作,如音视频组件,短信、电话组件等。第三方组件主要提供一些第三方的组件,如语音识别,二维码等组件。在上述分层架构中,视图层、视图模型层、数据模型层和服务层之间采用双向调用,视图模型层以外的地方不处理用户交互行为事件,并禁止跨层调用。电力营销服务移动作业终端通过平台组件层同服务端的服务交互层通信,实现终端与服务端的交互。
4 电力计量移动终端技术的应用
        4.1 互动化智能终端的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涵盖了诸多方面的任务,具体主要体现在刷卡任务、事件处理任务等。其中,在互动化智能终端软件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并且对于其系统软件的中的各个任务,都包含了不同的功能设置。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1)主任务:当STM32复位的情况下,此时可执行硬件与软件的初始化操作。当完成上述操作后,可将操作系统内核进行启动。

与此同时,要根据具体的操作流程,创建各个任务,同时应用程序开始运行。(2)红外通信任务:该任务主要是注重发挥红外通信功能设备的优势,以此来达到终端维护的目的。(3)事件处理任务:当前这项任务主要为了处理吸引突发的故障,或者其他相关的紧急事件。其中主要包括重要事件上报、事件记录、通信故障等。(4)刷卡任务:通常主要是指智能终端与CPU卡间通信业务,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以RFID阅读器为工具,实现本地合闸、本地查询等业务。同时,关于用户名、余额等信息,都会在LCD上显示出来。
        4.2 红外通信设计
        为了实现两点间距离保密通信目标,通常情况下主要借助红外技术进行红外通信设计。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接收系统与红外发射。通常主要运用发射系统对红外辐射源调制,当完成此环节工作后,再进行红外信号发射。在信号的接收过程中,接收系统主要借助光学装置、及红外探测器完成这一操作,而上述这种设置构成了红外通信系统。其中电力红外模块分为两部分,即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例如,从发射电路的角度来分析,要想顺利完成数据发射工作,则需要借助STM32处理器的串口进行。其中38kHz的载波信号主要由PWM引脚产生,基于以上两种信号的相互作用下,红外发射管完成信息发送。此外,在接收电路过程中,而红外光信号经过红外接收器进行处理,可以直接转化为电信号,而后在经过解调电路进行解调,并由RXIR接收。
        4.3 客户服务作业任务模块架构
        信息查询微应用模块301,用于根据预设字段对用户档案、抄表段、应收电费、抄表信息、用电异常记录、停电信息、95598工单信息、业务办理信息、订阅信息进行多维度的查询,预设字段包括用户名称、用电变化、用电地址、抄表段和抄表例日。业务受理微应用模块302可接收用户预约受理申请,预约受理申请包括上门受理申请和现场接受终端受理申请。业务受理微应用为低压居民新装(增容)、低压非居民新装(增容)、高压新装(增容)、装表临时用电、更名、过户、减容(减容恢复)、改类、改压、销户等场景的现场业务处理提供支撑。新装(增容)场景中,主要由现场作业人员根据客户预约上门受理申请或在工作现场接受客户受理申请,按照业务类型设置录入信息的默认值。根据申请资料录入信息。联系信息维护微应用303,用于收集客户联系信息,根据客户更新请求修改客户联系信息。联系信息维护微应用主要为现场收集客户联系信息,根据现场掌握的不同条件查询客户档案信息后,按客户需求维护修改客户联系方式,完成电费账单订阅。
5 结束语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司各专业移动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展,这对对移动作业安全防护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结合公司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分析了移动作业各环节的安全风险点,从终端、网络、应用、数据四个维度开展安全防护措施研究并提出安全防护策略,对公司移动作业应用的业务层、接入层、终端层进行安全保障,确保移动终端安全可信、传输通道可靠、业务应用安全可控。
参考文献:
[1] 王成.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应用[J].营销界,2019(42):210+240.
[2] 梅益芹.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运用[J].大众标准化,2019(12):28+30.
[3] 林仁雄.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25):78-79.
[4] 高捷,刘勇,刘淑娟,周锐,刘莎莎.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电力营销计量管理[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7):223-224.
[5] 胡宝峰.移动终端技术在电力营销计量领域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1):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