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电网资产价值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程锦鹏
[导读] 物联网是电网企业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必备技术,能够为电网企业资产价值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推进资产精益化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帮助电网企业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摘要:物联网是电网企业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必备技术,能够为电网企业资产价值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推进资产精益化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帮助电网企业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结合国内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实践,对物联网技术在电网资产价值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电网资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1物联网系统应用对电网资产价值管理的意义
        电力电网资产价值具有单位高价值特点,它作为有形资产是企业运营的基础,固定资产在正常工作使用过程当中其可移动性能弱,一旦出现资产损耗与维修,对购置与折旧或者维修保养等处理方式就要求做到管理明确,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以上处理的最终依据靠人工核定是完全不科学的,同时庞大的资产数量与繁琐的分类则必须要求在管理措施上科学得当,才能在提高设备效率的基础上节省企业的管理成本。物联网管理技术利用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将固定资产作以分类,实行全程科学化管理模式,从采购计划的列入资产入库、验收,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实记录,改变了传统人工管理对账的繁琐性,以完善的资产档案管理对其进行各项不同状态的操作,依靠现代化网络科技将固定资产进行导入编辑,生成其图片和编码,对资产数据进行科学化的复制与拆分[1]。
2电网电网资产价值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固定资产数量巨大电网企业面临的现状
        是资产多、管理难度增大,对固定资产的数目、建账、转移、折旧、报废等都需要详尽的登记管理,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会占用很多人力与物力,同时由于工作繁琐单一,在人工统计的时候难免会遇到管理漏洞,使固定资产难以做到每一环节管控及时、数据准确,这对电网企业全面掌控资产总体状况和实际数量非常不利。
        2.2调拨频繁难以管控
        企业对固定资产调拨频繁导致了资产管理状态不及时,电网企业实际拥有的固定资产在借出、维修、转让、报废后没有及时更新状态,实际上并没有使用资产登记在册,而新购置的资产又没有及时登入,这就形成了在册资产与实用资产严重不符的情况,会给资产调拨和管理等各方面带来很大的工作困难[2]。
        2.3实时数据缺失不全
        企业资产分散,资产信息没有及时共享,损耗和维护都出现预警状态。电网企业由于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加之平常资产盘点工作未落到实处,导致资产入账与对账情况不符,而管理人员处没有详实的数据作为依据,这无疑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情况,实物数与财务账面数以及管理部门实时数据三者完全不统一。
        2.4管理方式传统老旧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未实现动态管理,从管理制度到盘点制度以及保养制度均采用老旧传统人工管理,资产数据没有借助于计算机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看都是企业管理层管理意识不强、思想僵化,没有认清资产效益的重要性,不重视管理机制改革,导致固定资产相关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不足,没有创新精神和精确管理的概念[3]。


3基于物联网的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措施分析
        3.1利用二维码进行的固定资产管理
        物联网技术综合了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与平台技术等多种技术功效,具有强大的资产智慧管理手段,尤其是利用二维码自动识别功能将电网资产价值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了一对一物品信息描述的完整性,同时二维码存储量巨大,包含内容全面,完全可以将固定资产的全部信息容纳进去,不仅可以进行标签设置,同时还可完善其个人“身份”档案,将文字、图片、描述甚至声音都以自动识别的形式进行存储,大大提高了资产管理的便捷性与高效性,而管理成本又极其低下,仅仅是打印二维码需要的墨水和纸张。但这种资产管理的方法也存在有自身的缺点,它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有专人操作才能够实现,尤其是资产入库出库的追踪,同时二维码长期暴露于外受空气污染和阳光日晒的侵蚀会产生无法读取和识别的问题。
        3.2RFID技术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
        RFID技术不同于传统条码扫描,它自身有着强大的资产读取功能,从资产识别效率到信息准确性查询,包括固定资产的防伪和批量统计都能够快速记忆并进行统计,促进了电网资产价值管理链条化和系统化。RFID技术是以无线射频技术为主导,使企业仓库管理变得透明化和条理化。这种技术通过在固定资产上加装射频标签,实现资产可视化与信息化并存,摒弃了传统人工对数据采集的繁琐性,以一种高智慧、高效能的管理方式运用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当中,打破了企业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但从实施成本上来讲,RFID技术利于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耗资远大于二维码,其内在芯片的价格远高于二维码的纸张和墨水等原材料,同时这种技术在实施起来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还是缺少定位装置的功能,一旦设备和资产出库,状态更新就完全中断了[4]。
        3.3基于定位+蜂窝网络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资产管理模式是否适用最终要以资产形态来做判断,二维码和RFID各有利弊,但对于电网资产价值的出入库和维修保养管理而言,采用定位+蜂窝网络等安全性能更高的移动通信技术来进行定向追踪管理则更为实用。电力电网资产价值虽说都是属于大型机械性设备,但设备出入库和保养定位追踪则需要利用到定位系统中的芯片设置,它是以跟踪产品实时状态而为目的的资产管理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不断更新,以其低功耗和高速度逐渐成为资产管理领域的新模式。
结语
        物联网技术是电网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精细化的有力工具。本文重点阐述RFID、移动设备、机器人以及电能采集等物联网技术在电网资产价值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电网企业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先进技术手段,更加高效地开展资产价值管理,有效提升核心电网资产管控能力,显著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与资产运营效益。电网企业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物联网技术与电网资产价值管理的融合,深入研究实物“ID”等技术应用,开发资产智能分析、智能预警等辅助管理功能,深化全寿命周期管控闭环,确保资产管理风险可控、在控,持续提升电网资产价值管理水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屈延师,郭凯,张高峰,岳雷刚,黄健金.物联网技术在特高压变电站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2020,47(01):40-43.
[2]茹超超,岳珈增,郑扣扣.电力系统下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探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01):110-111.
[3]刘瑞均.电网企业深化配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J].知识经济,2019(34):83-84.
[4]李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