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下,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员工的个人需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其中激励理论是当下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企业内部的各类管理提供指导,尤其是当下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生产的绩效,增强企业内部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激励理论;现代企业管理;运用
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就要重视对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人才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资源,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合理的使用激励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发,可以促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发挥企业员工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本文分析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以此来启发企业管理创新与进步。
1.激励理论的含义
激励理论最早源于心理学,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更好的激发人的动力和内在的潜能,使人能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1]。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越来越关注激励理论的作用,激励理论就是在此背景上通过对工作的环境、奖惩制度以及员工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达到激发、引导、规范员工行为与工作热情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目标的双赢。
2.激励的不同种类
2.1 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员工的工作动机与心理需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其中马斯洛研究理论发现,人的需求大致可以分成五个层次。也就是: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等)、安全需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情感需求(爱情、友情、亲情等)、尊重需求(尊严、自信、人格独立等)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事业、理想、报负等)。马斯洛理论强调,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往往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才会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果多层次需求都没有被满足,首先会选择最迫切的需求[2]。所以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的具体需求进行分层划分,从而制定具体的激励方案,提高激励效果。赫兹伯格认为,员工对企业的评价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第一点是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大部分和工作内容自身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如果企业可以很好地满足员工在保健方面的需求,则能显著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另外一种是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和工作内容本身相关,例如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等,满足员工的激励需求,可以提高其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员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直接的关系,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弗鲁姆期理论与亚当斯公平理论。弗鲁姆观点认为,期望实质上是一种人的渴求,当该渴求未被满足时,可以对人的行为阐释产生激励效果,这种激励程度的大小则取决于期望值、工具性与效价的乘积[3]。期望指的是人对能否达到目标概率的判断,比如当人们把某种目的的价值比较看重,并且觉得该目标容易实现时,能更好的激发人们的行为。亚当斯理论认为,员工会比较自身的薪酬水平,对薪酬不满意时,便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为了减轻这种感觉,员工往往会采取相应的行为恢复自身的认知平衡。其中员工具体的比较内容可分为历史比较和外界比较,历史比较指的是与过去的薪酬做对比,外界比较指的是和企业同类岗位与同行业员工薪酬进行比较,判断则是对比自己的当前劳动付出和收获。其中要注意的是,薪酬的不公平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员工认为自己薪酬过高时,会通过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努力提高工作质量等来消除这种不公平感。另外一种则相反,员工会通过降低工作效率等来消除不公平感。
2.3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对人的行为进行改造和转化,让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更加积极。其中具代表性的是斯金纳强化理论。斯金纳理论认为,对某种行为进行强化(肯定和否定、奖励和惩罚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种行为是否会再次发生[4]。
所以强化便有正负两种类型。从企业的角度讲,正强化指的就是肯定和奖励企业所提倡的员工行为,从而鼓励员工继续保持该种行为,比如升职、金钱奖励等。负强化指的则是否定惩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员工行为,比如使用扣工资、通报批评等手段。
3.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3.1 激励政策要体现公平性和合理性
工资报酬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报酬分配体现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不仅体现着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劳动付出的判断,也是员工和自身的历史工资报酬相比较的感觉[5]。如果薪酬水平让员工觉得公平、合理,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但是当员工感觉付出大于收益时,便可能让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所以为了消除这种不公平的感觉,员工会采取工作质量或者消极怠工的方式。所以,企业在制定激励政策和薪酬待遇时,第一点要考虑的是其公平性和合理性,只有让员工感觉到公平,才可以让他们安心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3.2 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是维持人生存的第一需求,也是比较常见的激励措施,例如加薪、奖品发放。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也会增加企业的运营负担。尤其是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单纯的使用物质激励持续的有效时间越来越短,员工不但会逐渐降低获得激励时的兴奋感,甚至连奖励的具体内容也会忘记,所以,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6]。比如,在对优秀员工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也可以采取例如公开表扬的方式,虽然员工会对物质奖励的兴奋值逐渐降低,但是对员工进行公开表扬,可以提升员工在团队中的地位,对员工产生长期持久的动力。
3.3 针对个体的差异实行差别激励
激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原因也是各有不同的。哪怕是同一因素对不同员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基层员工,由于基层员工的薪酬较低,只对其实行精神激励远远不如通过直接加薪达到的效果明显,对于高层员工来讲,这些员工作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与核心人才,由于生活水平比较高,对其实行加薪奖励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要使用委以重任、增强信任的方式使其感受到企业对他的器重。对员工施行激励政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深入考虑到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且深入分析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各类因素,通过使用针对性的差别激励措施,达到最理想的激励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手段已经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管理方法,对企业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但是仍然有部分管理者没有重视激励制度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激励政策的理解。所以企业管理者要重视起激励政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正确的激励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把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结合,保证两者的高度一致,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魏娇.激励理论及激励方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市场周刊,2018,(3):202,220.
[2]蔡啸,王双.股权激励在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各阶段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7,(24):80-82.
[3]程诗旋.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21,23.
[4]曾伟.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J].卷宗,2020,(2):254.
[5]周斌.浅谈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效果[J].消费导刊,2019,(33):226.
[6]冯雅.国有连锁企业组织员工激励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9,(6):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