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入厂煤质检测结果质量分析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肖艳
[导读] 火电厂入厂煤质检测质量控制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对检测过程控制进行有效性的检验为煤质检测质量控制的根本。
        摘要:火电厂入厂煤质检测质量控制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对检测过程控制进行有效性的检验为煤质检测质量控制的根本。建议火电厂入厂煤质应建立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地持续改进,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与此同时,煤质检测人员越来越依赖于全自动仪器出具的检测数据,因而保证仪器的可靠性以及其所出具数据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精密度控制图法对一定时期内入厂煤质的检测精密度进行分析控制,利用F检验法、t检验法对入厂煤质检测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判定检测精密度、均值一致性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使入厂煤质检测结果质量可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火电厂入厂煤质检测结果质量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火电厂;入厂煤质;检测结果;质量分析
        引言
        火电厂燃煤价格普遍采用按质计价原则,根据入厂煤质检测结果并按照合同约定的相应价格进行结算。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检测环境、才能更好的对于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分析、均值一致性检验,对于设备仪器的合理使用,增强入厂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控制,积极开展员工的培训和实践,为检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保持良好的检测环境
        国标中对试验室的条件已进行细致而明确的规范,以确保化验仪器的正常运行及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需维持检测环境的温湿度在合理范围内,即湿度不能在短时间内波动较大。检测前及时记录天平室的温度、湿度,以温度10℃~30℃、相对湿度<75%为宜。而量热仪该种精密仪器对检测环境的要求更为严苛。GB/T213-2008指出,量热室应为单独房间,最好朝北,温度应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定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K,室温以在(15~30)℃范围为宜(应装有空调),标定热容量和测定发热量时的内筒温度相差不应超过5K,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试验过程中避免开启门窗。
        2、火电厂入厂煤质检测结果质量分析
        2.1精密度分析
        精密度控制通常要求采用同一检测方法对同一控制煤样在相同检测条件下于短时间内进行重复检测,剔除异常值后求出一定次数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差S;若检测结果多位于±2S之内,则表明检测精密度可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保证。火电厂入厂煤质检测一般选用控制煤样在短时间进行重复测定,较为费时费力,作为长期工作较难开展。若在入厂煤中选择1个煤质相对稳定的矿点作为控制煤样并长期跟踪其效果,以连续20个批次煤质检测结果作为1个周期进行精密度控制图分析,如果检测结果多位于±2S之内,则表明此检测周期内入厂煤质检测精密度可控。以入厂煤矿点连续20个批次的干基灰分(Ad)检测结果进行精密度控制图分析,其检测结果见表1。计算20个批次干燥基灰分的平均值Ad,1-20与标准差S,并绘制精密度控制图。平均值CL:Ad,1-20=24.10%;标准差:S=1.48%;上辅助线UAL:Ad,1-20+S=25.58(%);上警告限UWL:Ad,1-20+2S=27.06(%);上控制限UCL:Ad,1-20+3S=28.54(%);下辅助线LAL:Ad,1-20-S=22.62(%);下警告限LWL:Ad,1-20-2S=21.14(%);下控制限LCL:Ad,1-20-3S=19.66(%)。精密度控制图如图1所示。根据图1精密度控制图进行分析,20个批次中干燥基灰分检测值未出现超出上、下控制限的情况,只有1个检测结果超出上警告限,未出现连续7个检测值在中心线的一侧情况,并未出现连续7点持续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检测的精密度可控。根据火电厂煤质机械化采样国标要求,其他煤机械采样采、制、化总精密度不大于1.60%,连续20个批次的干燥基灰分精密度为1.48%,满足要求。
       
       
        2.2均值一致性检验
        以每连续20个批次为1个检测周期,每个检测周期干燥基灰分的平均值为分析参数,通过F检验法、t检验法判别最大方差与最小方差2组数据的均值一致性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来判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60个批次干燥基灰分检测结果见表2。计算每连续20个批次干燥基灰分的平均值:1至20批次:Ad,1-20=24.10%;21至40批次:Ad,21-40=23.93%;41至60批次:Ad,41-60=24.49%;61至80批次:Ad,41-60=23.30%。计算每20个批次干燥基灰分检测值的方差:1至20批次:V1-20=2.19;21至40批次:V21-40=1.31;41至60批次:V41-60=2.34;61至80批次:V61-80=1.82。选最大方差与最小方差进行双侧F检验:F===1.79计算得出:F=1.79,小于F临界值(F0.025,19,19=2.168),两者精    密度无显著性差异。计算最大方差与最小方差2组数据的结合标准差:计算2组数据的统计量tm值:计算得出统计量:tm=1.31,小于t临界值表查出的双尾临界值(t0.05,38=2.025),两组数据均值一致性无显著性差异,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可信。
       
        3、火电厂入厂煤质质量检测误差的解决办法
        3.1保证设备仪器的合理
        在火电厂入厂煤质质量检测过程中,如果入厂设备出现问题,例如,入厂设备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降低、操作指示不明确、设备质量不达标等问题都是导致后期煤质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煤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设备仪器的合理性,在入厂的设备使用时,需要定期的检查设备的可使用性,并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灵敏度符合检测的要求。火电厂入厂煤质质量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设备使用进行,保证仪器上面的标签的完整性,从而提高煤质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3.2加强入厂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控制
        在火电厂入厂煤质质量检测结束后,会导出最终的检测结果,但是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入厂标准、精确度是否符合要求等,还不能采用对应的检测标准进行判断,因此针对这类情况,在后期的火电厂入厂煤质质量检测结束后,还需要加强对入厂检测结果精密度和准确程度的控制。在入厂开始前,要制定合理的选取标准,才能保证后期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火电厂入厂煤质质量检测过程中,要将检测数据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过允许误差的范围,否则将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3.3积极开展员工的培训和实践
        开展员工理论培训,加强相关国家标准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员工缺乏责任感和缺乏质量意识的现状,开展道德和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素质。有效加强生产监督管理,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工作质量监督工作。改进设备管理,开发一系列科学的设备管理程序,增加设备检查的频率,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且及时总结工作,提醒员工现有问题,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作为实施上述措施的一部分,我们积极接受各种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完善各项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火电厂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重视火电厂入厂煤质质量检测工作。在入厂中,需要降低煤质检测的误差,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火电厂燃料管理部门可以培训相关人员、保证设备仪器的合理、保证入厂中设施环境的安全、选择合适的火电厂入厂煤质质量的检测方法、加强实验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程度的控制等方法来降低入厂煤质检测的误差,从而提高火电厂煤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促进火电厂入厂煤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少美.煤质检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纳税,2019,13(34):297.
        [2]丁少美.煤质检测常见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84-85.
        [3]郑文慧,冯玉军.煤质检测常见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J].大众标准化,2019(13):36+38.
        [4]梁小娟.新型煤质快速检测技术的实践应用[J].山东火电厂煤质科技,2019(09):128-130.
        [5]周娟.浅析火电厂煤质检测的质量控制[J].煤质技术,2019,34(04):4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