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变电站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7期   作者:乔青青
[导读]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以下对智能电网的概念、组成。指出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结合工作实际对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展望智能变电站前景。
        摘要::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以下对智能电网的概念、组成。指出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结合工作实际对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与改进建议,展望智能变电站前景。
        关键词 : 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优越性
        ?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将来的电网应具备除了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以外的更多优点。优质的计量,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多样化的供电方式,更高层次的安全保证。
        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要求建立在集成,高效的双向通信网络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控制方法实现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安全性具备自愈能力能够抵抗攻击。满足各种形式的发电接入、达到电网的优化高效运行。符合现阶段电网需求,满足电网的发展。
        2.智能电网的组成
        智能电网有很多部分组成可分为: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能采集,智能调度、智能家电、智能用电楼宇、智能城市用电网、智能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
        1)智能变电站:采用先经可靠集成的智能设备,自动完成信息采集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
        2)智能配电网:采用光纤和电力载波通信方式对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测控、用电和配电管理智能化,它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110kV及以下的电力网络属于配电网络。
        3)智能电能采集:智能电能量采集有智能电度表完成,智能电度表是智能电网终端,它和传统的电度表从在明显差异。除了电能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具备双向多种费率计算等功能。
        4)智能调度:智能调度是为了适应智能电网运行的可靠、灵活协调、优质高效、经济环保的要求,以服务特高压大电网安全运行为目标,具有数据传输网络化、运行监视全景化、安全评估动态化等优点的调度指挥系统。
        3.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最为核心的一环,它是由数字化变电站演变而来。它采用先进技术、可靠运行、集成度高和环保的智能化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讯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和协同互动等的高级功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智能的高压设备、变电站信息平台以及智能的高压设备保护装置。与传统变电站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设备检修状态化。
        1)智能的高压设备:包括智能变压器、智能高压开关、电子式互感器等设备。高压设备是电网的基本单元,高压设备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传统电网的主要标志之一。利用在线监测对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进而实现电网设备可观测、可控制的要求。智能的高压设备通过控制系统、检测系统依靠通信光纤连接,可及时掌握高压设备状态参数和运行数据。并通过采集到的数据来控制高压设备。比如智能变压器当运行方式改变时,设备根据系统电压、功率情况决定是否调节分接开关。当设备出现问题,相应的监测设备、保护装置会发出信号或者跳开运行开关以减少隐患、提升高压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2)智能保护装置:为配合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各个保护厂商研发的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的保护装置。与传统的保护不同,智能保护装置除装置电源、控制电源、照明电源采用电缆连接以外所有的信号、控制、测量回路全部使用光缆连接,这一技术改进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品质,最大化的降低了变电站有色金属的使用,节约资本低碳环保。

        3)变电站信息平台:智能化变电站信息平台功能主要分为横向与纵向,横向表现在信息共享。纵向表现在上下层之间的联系。智能变电站系统分为三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4.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
        智能化变电站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智能化变电站的优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1)调试工作由繁到简:智能化变电站将电缆更换为光缆,节省了继电保护人员现场检查二次接线的时间,从而更快速的的排除故障。更多先进的智能化装置使得变电站现场在设备调试阶段更为容易的查看设备数据。容易改变二次接线方式,比如在数字化变电站改变电流极性时需要停电进行,带电作业时需要从电流根部封住电流难度大危险性极高,智能化变电站可以通过智能装置设定电流极性即使一次设备带电也可以更改,大大降低了风险。
        2)低碳环保节省人力:智能化变电站低碳环保是显而易见的,变电站智能化使变电站结构紧凑、设备集成化程度高,这一优点使的变电站占地面积大幅度减小,不但节约土地资源更为变电站检修、维护、调试节省了人力。
        3)便于扩建:智能化变电站一次设备多采用GIS或HGIS这使得扩建工作更容易开展,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难度。
        5.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智能化变电站是新兴产物,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日臻完善,笔者经过变电站实际工作发现智能化变电站仍然存在不足,通过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设备散热能力应提高:高度集成的设备,大容量的数据交换,设备体积节约化,使的智能设备容易发热,尤其是智能化变电站户外LCP柜内,装设有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特备容易在夏季产生高温现象,2013年竣工的甘肃330kV朝阳变电站在2014年夏季发生了110kV母线PT汇控柜内由于高温导致的LCP柜起火事件。现有的LCP柜内大多只装设一台风扇满足不了散热需求,应更换为空调或者加装大功率风扇。
        2)现场继电保护、试验仪器使用应更为高效:智能电网的发展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也提出了高的要求,常规意义上的变电站所使用的仪器,在智能变电站使用率将下降。为了更快、更高效的进行试验、保护调试现场需要更为先进,轻便的仪器。现有的试验、继保仪器大多比较笨重,现场搬运比较费力,而且仪器功能比较单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应研发手持式、功能集中的仪器。
        3)光缆熔接质量应提高:智能化变电站大量使用光缆,对变电站光缆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变电站受到人员熔接能力、熔接设备、熔接环境等的制约常出现熔接光缆合格率低的现象。变电站现场灵活性比较大,定制全站使用的成品光缆不够现实,生产现场随意更改长度插接式的光缆尤为重要。
        4)SCD文件内容应明朗:智能装置中配置的SCD文件,包括了装置的接收地址,以及各装置间的协调工作文件等。SCD文件的配置由后台厂商完成,现场继电保护人员常出现不能确认SCD文件配置正确性的检查,降低了智能装置虚端子配置的正确性检查。通过研发软件或者仪器辅助继电保护人员,提高虚端子配置的正确性。
        5)加强智能设备入网检测:智能设备处于发展阶段,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安全入网检测机制不健全导致智能设备鱼龙混杂,2015年春季对甘肃330kV木钵变35kV合并单元装置智能插件型号检查时发现现场插件型号与供货合同型号不一致,对变电供电带来影响,只有建立健全入网检测,将此项工作体系化、标准化、专业化,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智能设备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承担着关键作用。同时智能变电站还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节点,建设智能变电站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作为各项新技术推动下的智能变电站,其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而随着智能电网和技术的进步,关于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规范也会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从而使智能变电站最终成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1]  陈建民,周健,蔡霖.  面向智能电网愿景的变电站二次技术需求分析[J].  华东电力,2013,36(11):37-39.
[12]  何磊,  郝晓光.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性能测试技术[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 38(10) : 75-78.
[13] 莫卫东,杨任农,赵静波,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  王映辉.  软件构件与体系结构—原理、方法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