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语用式表演”也在小学语文教学得到广泛应用。“语用式表演”教学展示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属性和作用,重视语言语用训练以及语言智慧培养,不但符合语文新课标的具体标准,同样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言语智慧;小学语文;语用式表演
前言: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则是孩子的身心成长需要。“语用式表演”充分满足小学生表现力强、喜欢表演的天性,不但可以使学生通过表演获得语言发展和心灵启迪,同样可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所以,“语用式表演”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通过表演凸显人物性格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部分课文语言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仅通过朗读无法使学生掌握运用怎样的语言或是语调做出表现,若通过表演式朗读或是情景剧表演等,则能够使学生通过表演对人物和语言等做出充分感知。比如,关于《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童话故事以狗熊“下通知”一事,使学生了解下通知时需对开会内容、时间与地点等做出仔细准确交待。教学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负责旁白部分,并要求学生通过语气、语调与动作和表情等,对所扮演的动物角色特点做出充分表现。表演开始的时候,扮演狗熊角色的同学缓慢走上前来,并说道:“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并连续说了十遍。同学均被“狗熊”的表演逗得忍俊不禁。此时,狐狸跑上前来,说道:“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狗熊疑惑道:“为什么?”“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那一天开,使今天,还是……”狗熊一听,急忙吐舌头并做鬼脸,急忙说道:“对,对,对!”并去问老虎。如此,学生表演十分投入,紧接着,教师可引导全体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表演。
小学生对小动物十分喜爱,不论动作或是运气的表演模仿均趣味十足且生动形象。通过“语用式表演”教学,学生了解到需要将话说完整,通知内容应交待仔细准确。如此,使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全面提升[1]。
二、通过表演揣摩心理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同样存在部分课文运用语言、心理等对人物性格进行形象刻画,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还存在相应的不足,通常无法对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做出深入理解,若通过表演的形式,则能够引导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做出进一步揣摩。比如,关于《一分钟》一文,文章描写闹钟响了,但是小学生元元并未按时起床,多睡了一分钟,而导致上学迟到20分钟。为使学生可以对元元心理变化做出充公体会,教师可设计教学情境:闹铃响起,元元抻了个懒腰,心想“再睡一分钟,应该不会迟到”。遇到红灯,元元内心十分懊悔,并叹气道“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以为部分学生也会遇到此种情况,因此,学生表演的更加真实自然,将元元睡懒觉、遇红灯以及内心懊悔等心理活动,以语言和生态动作等做出充分表现[2]。
三、通过表演体会思想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会有课文以部分看似普通的小事歌颂真审美、讽刺假恶丑。仅通过字面学生难以对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以及思想情感做出充分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对文章蕴含的道理和思想情感做出深入理解。比如,关于《穷人》一文,以桑娜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为故事主线,歌颂赞扬了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和高尚品格。教学文章存在很多有关桑娜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的语句。教学期间,教师可选择学生扮演文中桑娜和渔夫的角色,指导学生按照文章描写,对人物性格和语言做出精准拿捏和把握,以语言和神态动作等表现出人物心理活动,展示出善良和高尚。例如,关于桑娜将两个孤儿抱养回家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断断续续的语言,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忐忑不安:“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学生通过此部分表达能够了解到,人物内心的忐忑不安主要是由于抱养孩子,担心丈夫可能会产生责备。之后,引导学生铜鼓坚定不移的预期,表现出人物内心坚决的心理活动:“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人物的坚强和善良。通过“语用式表演”教学,使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做出更加深入直观的体会和感受,对文章所表达出的人性美以及心灵美做出深刻透彻领悟。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语用式表演”教学的应用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和作用。“语用式表演”使常态表演语用价值得以明显提升,使表演变成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并发挥关键作用,不但使学生感官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敏捷,同样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总是运用科学合理的“语用式表演”教学策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彩霞.语用式表演,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小学教学参考,2018,000(031):21-22.
[2]查晓芳.以语用为核心,点化儿童的言语智慧[J].小学教学参考,2017,38(8期):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