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传承千年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的载体,也是见证因素,它对于教育、产业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而语文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品德涵养以及思想道德等领域都有着极强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融合传统文化知识时必然趋势。本文先阐述了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和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然后又对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一、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一)学生传统文化应用能力较差
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大多数是以知识点和考试技能技巧教学,但是高中生在古文学习中比较困难,要么就是不能将其轻易的理解,所以他们可自主学习的范围十分的狭隘,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就使得语文教学课程无法有效的融入传统文化知识。除此之外,在阅读古文时,很多学生因为思维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一读就懂的境界,所以他们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较差[1]。
(二)教学中欠缺传统文化的熏陶
大部分文章的作者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很多蕴含传统文化的文章作品都需要深入的去阅读和理解才能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对文章深入的挖掘,而学生则只能在文章的知识层面上得到学习,所以文章当中所含有的文化涵蕴并没有真正的传承,而学生也没有学习到。
二、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
(一)汉字和词汇的知识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大部分是通过汉字和词汇所传承的,至今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的组成是音、形、义,它不仅有表达言意的作用,还有传播传统文化的功能。词汇与汉字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格言、文言文、成语以及对联等都是其组成部分。因此,汉字与词汇当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二)文学艺术作品的品读意义
传统文化作为优秀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永恒的景点,这些作品在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唐诗、宋词、明曲等等,都包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三)传统理论的思想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也包含着许多的哲理,这些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理论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的思想,但是也包括着法家、墨家等许多学派。
但是儒家的以人为本流传至今对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三、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汉语思维方式的渗透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种,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其充分的体现出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当中学习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这篇文言文当中的许多汉语头透露出了古人的智慧,就比如说“岁在葵丑”这句话中的“岁”就是“时间”的意思,而“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中的“会”字就是聚会、集会的意思,这些古文当中的汉字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而学生在翻译时教师也应当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在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学习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他们的传统文化学习。
(二)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意义的挖掘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深入的挖掘文章当中的文化含义,并取其精华去其糟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从而促进他们的正确人文价值观生成。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学习到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这一文章内容时,其内涵是作者对官场的生活十分厌倦,辞官以后回到田园生活时的愉快心情,这里也透露出了作者的如释重负和对生活热爱的价值观点。教师在挖掘这些古诗的内涵时,其中优秀的人文品质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性质,而且学生在学习以后可以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共鸣[4]。
(三)课外传统文化教学的拓展
教材中虽然包含着众多知识,但是毕竟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在知识上的全部需求,这就需要高中教师要对课外的传统知识点进行探索,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说在学习到“烛之武退秦师”这一文章时,写了烛之武以一人之力通过辩才免了郑国的灭亡,他临危不惧和爱国精神是指的我们后世所敬仰的,教师在讲完此课后,也可以对春秋时期的其他知识进行扩展,比如卧薪尝胆、管鲍之交以及一鸣惊人等等,这些都凸显出古人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所学习。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人优秀的品质和古事都具有极为有效的教育意义,而语文当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虽然颇多,但是毕竟有限,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及时的进行扩展,以此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东.基于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知识窗(教师版),2020(05):62.
[2]龚海燕.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60.
[3]陈静.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63.
[4]贾清.探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高考,2020(1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