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浅议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6期   作者:梅兵
[导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地理知识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地理知识,让学生会学地理、爱学地理。成功教学需要的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文就提问的技巧、教学形式、和谐课堂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践议论如何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教学情境、教学氛围、和谐课堂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课堂应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快乐地方”。成功教学需要的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较大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当出现已有知识和新信息发生碰撞时,学生便可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教师的新颖创设对学生会产生了有效的外部刺激,从而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
一、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注重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和连贯性
         提问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和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求知的需要、思维的开端和创造的基础。在实施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俄罗斯》教学片段七年级第七章第四节《俄罗斯》,讲完俄罗斯的位置。教师完全可以设置情境,如俄罗斯人为什么生活在欧洲部分呢?这与它的地形有没有关系呢?这样一个问题下去,学生就会主动去看地形图并得出答案。
          以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来分析。要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以设计顺便了解马六甲的地理意义。设计:问1:一艘满载石油的货轮从西亚波斯湾出发运往日本,怎样走呢?学生自行设计路线。之后到白板上勾勒路线,表述自己行船经过的海域。问2:所有路线当中哪条路线较短呢?我们今天就学习这个较短路线经过的区域———东南亚。它联系了两洲两洋,板画十字路口。问3: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是哪里?出示材料补充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设计过程注意了知识的连贯性,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更在学生描绘、描述路线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设计多形式教学,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1、强化直观教学,创设趣味情境。用好了地图我们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学生如何阅读地图,如何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自己读图的习惯。如拼图在学生认识区域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学生读各个省份的形状位置往往难以记住。可以要求学生购买一份中国政区拼图,让学生课后进行拼图练习,图形识记,再通过比赛拼图的速度。“寓教于乐”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2、可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讲故事、播放录像或展示相片、漫画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将学生思维迅速带入教学情境中。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搜寻一些关于各个地区风土人情的视频,甚至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相关地域的电影,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出重要信息,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时也会用到谚语来辅助教学,如描写西北地区温差大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马前桃花马后雪”。。。。 在师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感。
         3、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选取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案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感,这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就比较容易,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全来自于实际生活,并且为实际生活服务。经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教学中比较单调和乏味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了生活中一个个司空见惯的问题时,学生的内心就无比高兴,从而产生好学与愿学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口诀记忆教学法就能是学生产生这样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时,可用一首打油诗:“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学生很感兴趣,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调动了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学生就能带着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俄罗斯的地形包括三大类:平原、高原和山地。它们的分界线分别是乌拉尔山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部分知识可编辑为“平平高山,乌-毕-叶-勒(我毕业了)”,学生印象特别深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传授,就一定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课堂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将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扮演引导点拨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角色,然后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的适时引导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围绕教学核心内容进行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揭示教学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用讨论交流、竞赛抢答、画画演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
         教师要从学校实际、学生情况等具体问题出发做好备课工作。教无定法,教学中还要不断摸索,探索出更多、更好的适合我们学生的方法,并通过反思来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