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重大改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当中,实践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理解、领会和吸收。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太过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技巧的培养。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不利于学生对于整体地理知识的把握。为此本文从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的角度出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策略研究
地理学科是一门偏理性的学科,内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很强。再加上地理学科当中的知识点内容有些是抽象性的概念,光是靠记忆是无法真正掌握的知识点的。这就需要教师着重时间活动教学在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初中地理教学理念需要改进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绝大多数初中学习还是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同时也在实行以培养学生学习成绩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和复习。这就使得学生在校的大多数时间浪费在了地理知识理论的学习,从而过多忽视了实践活动教学在地理学习当中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中考就是自身学习的最终目标,而中考主要以分数制为主,这也就导致了学生陷入教育的恶性循环当中,无法真正认清楚地理学习的本质,进而失去了实践学习的机会[1]。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能力需要提高
初中地理时间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指导下进行,教师自身所拥有的能力和知识对于帮助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担任的往往都是引导者的角色。地理教师需要对实践教学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设定与课程相关的实践课程。然而大部分教师却缺乏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使得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初中地理实践教学资源的匮乏
地理实践教学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设备和资金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当中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然而绝大数初中学校暴露出了一个严重缺点,那就是学校对于地理教学投入的资源过少,造成教学资源紧张。像是地球仪、气象站等这类的教学用具和设施都相当匮乏,没有物质资源的支持,学生就会缺乏对实践活动学习的体验,进而无法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2]。
(四)学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老师。这句话同样使用在地理的实践教学活动当中。由于初三阶段对学生们意义非凡,这是一个迈入崭新阶段的开始,也是对初中学业整体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初三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所以加强理论的学习,争取迈入理想的高中是学生们最真实的内心想法。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负担,从而使得学生们对于实践学习的兴趣不高,这严重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初中地理开展实践活动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在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当下许多教师还是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大大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了突出地理实践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取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地理实践教学更加深入人心。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地理教师即是实践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实践教学推动者,更是整个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倡导者。鉴于教师在地理实践教学当中拥有多重身份,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整个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性。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助于完善和提高实践活动的课程,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体验。
(三)开发并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当下的教育事业正在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展开,透过多媒体能够丰富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同时,未来像是VR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更能让学生置身在真实的场景中。利用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理论的理解[3]。
(四)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于地理知识的认识。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于理论的应用也越来越扎实。实践活动的开展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结语:总的来说,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自主进行对知识的思考和分析,这是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个中心进行展开。
参考文献:
[1]许钟月.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8.
[2]唐丽燕. 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刘洁玙.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