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建立思想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十分快速的一个阶段,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一直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懈探索的重要教育话题。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建设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地域文化渗透教学则是小学生在刚刚步入学习世界中所能感知到的一次最直接的知识普及过程,本文在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与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也是小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所能接收到的最直接的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发展中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从新课程发展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的编排设计情况来看,地域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也逐渐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的重要方面,本文所进行的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于小学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来看,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够多,忽略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没有及时调动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另外,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应用方面的实践方法不够创新、有效,相关的教学实践相对来说也比较少,文化渗透和沉浸式教学模式探索也不够彻底,这些都是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策略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 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都是十分深远的,应用优势也逐渐地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得到了有效体现。首先,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精粹,对于学生认识文化世界、建立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也是十分有帮助的。而地域文化则是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有效的文化引导媒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拓展学生眼界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3.1 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首先来探索一下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展教育眼界,建立正确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为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教学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策略的改革。比如小学教师在“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主题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以及传统文化特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体验,使学生对当地的风俗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动画体现等形式,向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并使学生讨论自己周围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教师要安排学生针对家乡文化的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努力为家乡的文化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3.2 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的形成、发展中的体现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出发,深刻意识到地域文化应用的重要优势,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在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文化多样性渗透方面的教育意义。其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认识到地域文化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应用方法方面的不足,然后结合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改革。比如小学教师在“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一课的教学中,可以以地域文化为导入,使学生就自己潜意识中了解到的地域文化的特征进行思考,从国土这个较大概念的词汇出发,对我们国家神圣的国土以及不同国土位置的地域特征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潜移默化培养小学生对文化差异性的接受度,然后要从中华民族在不同地域位置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特征入手,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含义,全方面地进行地域文化教学的渗透。
4.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都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重要教学探索内容,对于小学生道德观念、精神文化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和地域文化渗透教学,结合具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运用策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安生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2018(72).
[2]胡昕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17(2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