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人们更注重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学体验感,因此,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涌现出来。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并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获取了优异的教学成绩,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初中生重要的学科,其融合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格,树立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是人立足之根本,同时也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初中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目前的教育理念更注重以人为本,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快速的接受良好的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的教育需求。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们学习质量的提高,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初中教育而言,教师们已经意识到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积极的开展了互动式教学,但是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督促,并且一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们错误的认为在互动式教学中,他们只需要认真的听讲就好了,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失去参加小组讨论的兴趣,从而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在课堂讨卵环节中表现不够积极,导致小组的讨论兴趣不足,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也有一些小组在开展互动讨论时,由于教师管理比较宽松,学生们的讨论偏离主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严重下降,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发挥。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展良好的互动交流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建立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桥梁,拉近师生管理,从而更好的开展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引入,最好是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事件或者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们就这一事件和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初中生的思维,并发表出各自不同的观点,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从而活跃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初中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促进初中生的发展。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由于道德与法治的特殊性,并不像数学知识那样,许多事情的答案都具有多面性,从不同角度看能获取不同的观点。为此,互动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
在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中,首先要对学生们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设置差异化教学计划,规划学习方法,找准每一个学生的定位,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进行科学的分组。
(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完成 教学分组后,教师还应该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初中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委派一名组员进行结论总结,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在总结时,锻炼学生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应该给及证明的鼓励和赞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相互表达自己在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并相互讨论如何能够良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增加学生们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分组扮演,相互感受自己的生气时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生气时候对其他人的影响,更注重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因此,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积极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性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全面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课堂氛围,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发挥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发展,从而拓展学生们的事业,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促进初中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玮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少年,2018(02):5.
[2] 李旭 . 微探战略管理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2):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