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时刻铭记于心的座右铭。习总书记也对新时代教师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从教二十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为学生点燃梦想,为教育事业奉献更多的正能量。看着所教学生的一天天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就有一种特别的人生享受。
一、师者无小节,处处皆楷模
教师,人之楷模。这句话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师来讲尤为重要。学生敬畏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对教师道德的敬畏。因此,我时刻用较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不管是在教室、走廊、花丛还是操场,只要有垃圾或纸片,我都急忙捡起来放进周围垃圾桶。渐渐地,我们班的孩子也都跟我学:下课后,课间操的路上,上下学的途中,只要看到垃圾,就很自然地捡起来。这个习惯从做教师第一天起到现在,我已坚持二十一年,所有我带过的学生都已成习惯。身教胜于言教,我想这就是师德的力量。
二、教育,是为了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欣赏,被肯定。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要想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就应该让学生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今年9月开学初的一件事情,让我明白了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性。语文课上,提问一名叫张雪兰的女生,本来一个非常简单的生字组词,她却站起来一个字都不说,我接连问了几次:“雪兰同学,老师提的问题,你会吗?”她一声不吭。我就走下讲台到她身边,这时她的头垂得更低了,小脸红红的,手不停地来回用力搓着。看到这种情况,班里的其他孩子开始着急了“快说呀!你到底会不会呀?”听到这,我轻轻扶着她的肩膀说:“孩子,你可能没考虑好,先坐下再想想好吗?另外,其他同学不能没有礼貌!”这时教室里其他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下课后,我迅速走进办公室,拿起手抄的通讯录拨通了家长电话,接电话的是孩子的爷爷,在电话里他告诉我:雪兰的爸爸和妈妈已经离婚三年了,爸爸常年在离家几百公里外的山西打工,雪兰和一个三岁半的妹妹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天的家庭作业也都是离她家不远的姑姑进行辅导。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变得胆小怯懦。听到这里我的心猛地一震:这是一个典型的“离异+留守”家庭的孩子。回想起她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我想这是一个多么需要关爱的孩子呀!放下电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可怜的孩子,我要帮助你,让你尽快改变目前的状态!不能掉队!接下来我联系上了孩子的爸爸和姑姑,以后的很多天里,我通过短信和电话的方式教给他们如何跟孩子交流,怎样给孩子家庭的温暖。同时,在学校里我也给她更多的鼓励和关心,还让其他孩子多和她接触、交流。转眼一年过去了,雪兰同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课堂上也能大胆地回答问题了。爸爸也经常发信息说孩子在家的情况,并对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是多么重要!它如同春风慢慢吹进学生的心田,又如春雨那样润泽无声。
三、教育,必然是宽严并济、奖罚分明
古语云:“教不严,师之惰”。作为教师,我们时刻要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方、严中有度。变学生对老师敬畏为敬爱。
2016年我接的班级比较特殊: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是从不同学校转过来的插班生,由于之前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很难统一。刚开学的一段时间,作为班主任,我经常会因为学生违反学校各种纪律而大发雷霆,甚至有时也会想办法惩罚他们。开学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同学们对我的管理方式非常惧怕,平时看我的小眼神也充满了畏惧。我开始反思:这样下去既不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也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于是我便认真揣摩新的教育方法:首先通过激励的手段培养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向往;接着,又通过举事例,讲道理,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说服教育。制定全体学生都要遵守的班规,如果有学生犯了错误,我不急于批评,而是先请全体学生一起说一说他为什么错,该怎么改才对?让学生换位思考,从中体验对错余得失,自己汲取教训。渐渐地同学们懂事了,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加强了。同学们的改变,家长也观察得清楚,经常对我说:“刘老师,我家孩子回家说既怕刘老师,又喜欢刘老师!”还有的家长说:“刘老师,这才几个月的时间,我家孩子以前身上的很多小毛病都改掉啦!您太有办法啦!孩子跟着您这样的老师真幸运!”
四、“立德树人”更要善于发现“问题生”的优点,并发扬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光点,我们常说的 “问题生”也不例外。对待他们,老师更要多观察,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我班上有叫张庆轩的男孩子,从开学起他就到处闯祸,欺负班里的同学简直就是他的“家常便饭”。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学生就纷纷告状。简直就是班里的“惹事王”。更有甚者,一次午饭后,学校植树时落下的一条草绳被他无意中看到,便拿起绳子绑着班里几个女同学的手,搞恶作剧。把这几个女孩子吓得哇哇大哭。闻讯赶到的我狠狠地批评了他,跟家长反映了情况,随即赶到学校的家长也惩罚他。结果批评时他一声不吭,过后又变回原样,甚至变本加厉。提起他,几个副科老师直摇头。难道就让他这样放纵下去吗?纵容他就真的会害了他的,孩子还小,我一定要想办法转化他。后来,我慢慢发现他很爱帮老师做事,交代给他的很多事情他都做得有模有样。我就刻意安排他做清洁区的卫生委员,负责带领值日生每天打扫清洁区卫生。而且对他的工作经常有意识地表扬,慢慢的他的注意力转变了,不再把精力热衷在欺负其他同学上,每天都把清洁区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且学习上也进步很大。看到孩子的转变,家长非常感动:“我们不知道打了他多少回,他都不改,还是刘老师有办法。”我想,是他自己内心的改变,加上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认可,激发了他内心向上的动力,使他从各方面真正成长了。
教育是一份充满爱的事业,作为教育战线上耕耘二十一载的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想要赢得学生的喜欢、家长的信任以及社会的认可,就必须用心去工作,用爱去育人,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