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中国人民以及青少年的珍贵的遗产,有这样一句话:“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我的心,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托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这个“树的根”就可以理解为优秀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无论如何都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时代无限进步的背景下,运用全媒体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了当代热门的话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参考各类文献,对全媒体时代下青少年优秀文化渗透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渗透是多么至关重要。在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下,中化民族经历了种种事件,很多伟大的人物发扬了优秀传统精神,为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打下了基础,奉献了一切。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着弘扬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下,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同以往的弘扬方式。下文先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渗透的意义,再研究全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渗透的意义
青少年真正的领悟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甚至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青少年就会肝脑涂地,用自己一生的心血去守护这个文化,去传播这个文化。一个国家真正站起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最核心的是心灵独立,是文化和精神家园的独立。如果一个国家的心灵不独立,它在文化和灵魂上就会成为其他文化的附庸者,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国家的心灵独立,也就是文化的独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进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得每个角落,让青少年有独立得心灵,青少年有正确得文化思想,就会让国家变得强大,变得独立。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很多价值,可以分为四大价值取向:教人向上,教人向善,教人向内,教人利他。对于对传统文化得一些理解,要有正确得思维,例如: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有一个错误得理解、错误得认识,说学了《弟子规》,一个个唯唯诺诺得,不思进取,这就是错误的理解,是学偏了。凡是把传统文化学好的人,没有一个是唯唯诺诺的,不思进取的,而是勇于进取、不断奋进、建功立业、浩然正气的,是一种正义的状态,有一种强大的内生力。
二、全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电影的传播方式
电影作为现代一个比较受欢迎的现代艺术承载平台,使用电影来呈现和给青少年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适合的、有深刻意义的、效果良好的一个选择。在以往给青少年渗透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都是从纸张都纸张,从书本到书本,对于一些没有阅读习惯的或者对于阅读没有太大兴趣的青少年,就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就有一种障碍,甚至可以说对于古代朝代的想象,都是在青少年看古装电影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唐朝的繁荣景象、宋朝的特色风情、元朝住的房子,都是在电影里形象的呈现在青少年的面前,所以运用电影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不失为现代一种良好的方式。
(二)移动媒体的传播
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的传播方式正在逐渐下沉,时代在进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现在是移动媒体非常盛行的时代,在这个风气下,更需要让青少年找到心中的的安慰,一种正确的寄托灵魂的东西,温暖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连接,让青少年的各种美德品质越来越好。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作为上一代的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个平台走进青少年,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进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因为在校外的生活中,青少年通过观看短视频来放松自己,来学习一些东西或者分享一些东西。而将传统文化带入短视频之中,渗透的效果将大幅度提高,抓住青少年喜欢观看短视频的特点,来将传统文化知识有序有条理的放进里面去。所以运用移动媒体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不失为现代一种良好的方式。
(三)新闻以及纪录片的传播
青少年的放松方式有很多,对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方式不能过于强硬,也不能以以前的传播方式为中心。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青少年的方式,要科学要有度,让传统文化充满青少年的生活,就会潜移默化的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之心。电视观看是青少年很喜欢的放松方式之一,利用新闻和纪录片的播放。让青少年在观看电视时,可以体会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例如:《寻找手艺》这一部记录片,没有华丽的名字,很真诚的、安静的讲述着属于中国自己的故事。从青少年的个人情感的切入,带领青少年体验一次真诚的传统文化之旅。但是,有些青少年对于这些是不感兴趣的,这就需要在校老师引导青少年去进行观看,利用自身的情感去熏陶青少年。所以运用电视观看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不失为现代一种良好的方式。
结束语:全媒体时代的脚步是阻挡不住的,而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就要与时俱进,通过现代技术去给青少年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增强青少年地文化自信,强化中华民族地软实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秉鑫. 我国网络社会话语权生成、运行及调控研究[D].上海大学,2018.
[2]许璐. 中国学者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形成与演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