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历史长河中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历史赋予新时代年轻人的历史使命。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升学与考试,更为关键的是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丰富学习素材的同时,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发挥传统美德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传统美德学习中提高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探索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传统美德;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教学工作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当前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意识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做出相关的教学尝试,但是由于对传统美德渗透方式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实际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预期要求。本文简单分析了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的策略供参考。
1.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
初中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年龄尚小,受到的教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初中生也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传统美德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德育功能,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文化故事和精神品质都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密切相关,在教师不断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树立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逐步提高自身道德品质。
1.2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角度来看,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分析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时代不断前行的历史浪潮中,中华传统美德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故事不胜枚举,这些故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代代流传的传统美德故事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道德品质的内涵,从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2.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的策略
2.1从教材中挖掘传统美德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联系
教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从教材中挖掘传统美德相关的教育内容,这是实现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融合的基础。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渗透传统美德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依赖于教师从教材中挖掘相关的学习素材,从拓展课堂内容的角度出发。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活动安排更具自主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体现的传统美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举个例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尊老爱幼的内涵。
2.2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趣味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阶段,在教学方法选择时,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填鸭式课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动态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传统美德的深层次内涵。在趣味性的教学素材帮助下,学生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融入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能够实现深度融合。
2.3注重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培养学生道德品格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涵,并将传统美德践行在生活实际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基于此,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道德品格尤为重要。在安排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主动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身边的实际案例中汲取营养,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效果。以“感恩教育”为例,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现象令人动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等特定节日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做饭、做卫生等等,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结 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融合依赖于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教材中挖掘传统美德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联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趣味性,注重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培养学生道德品格,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东.传统美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践行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10)
[2]朱德蘖.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
[3]李玉洁.问题与对策:论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道德与法治课[J].大众文艺.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