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摭谈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王禹
[导读] 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说,生命教育是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摘要: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说,生命教育是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许许多多有关生命意识的都存在于语文教材当中,大都蕴藏了生命教育因素。随着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让学生尊重生命,建立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成为了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需要把生命教育融合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来,培养学生们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
         引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们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能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去感受作品的生命气息,并且能从中得到对人生的启示。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非常开阔的天地,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也能增加学生们的阅历,给学生们传递生命教育的真谛。
一、生命教育概念阐释
1、概念阐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命教育指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直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从生命的层次,进行课堂的构建”,之后开始各种对于生命教育的解读。我国教育环境下的生命教育(Education for Life & Life Education)更加侧重学生情感状态的引领和价值的确立,生命即教育。在高中时期,由于高中的学习特点,对语文课本内容的知识解读比较浅显。生命教育作为对人的生命、日常生活和人生教育。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在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高中语文教育中,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对作者所蕴含的情感进行解读,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对生命的真谛具备正确的解读。
         2、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Humanstic Education)的发展流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构建确定,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就成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生命教育应当怎样去教育,如何把握这个尺度,成了教育者在日常教育中进行深思的问题。存在主义哲学在教育理念中的体现,强调在存在中寻找本质,将学生放置在主体位置上,从而使学生能够自我而设计、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发展,关注学生生命整体过程。
         二、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渗透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功能越来越广泛,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越来越大,教育的不适当方法、学生的不正确观点的树立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受课堂活动的影响对生命的概念也变得模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育中,对于学生生命教育,要给学生一种舒适愉快的体验,让学生积极活跃在其中,让学生在朝气蓬勃的课堂中,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从而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青春期的叛逆时期,学生对生命的看法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德育的良好发展。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中语文教育有着更强的人文性,很多文章都蕴含着深刻道理,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将生命教育融入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让学生通过阅读等方式,调动多方面感官对文字进行解读,从而让学生通过文字的魅力感受了解到“生命”的价值,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在文章中挖掘出和生命有关的东西,将其与学生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高中语文阅读中生命教育实施途径
         1、教师对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升华, 创设具有“生命”的课堂
         在高中教育中,由于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学生在学业繁重时,导致语文阅读的学习也在囫囵吞枣的进行。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讲课的单一化、学生的自学,导致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限制,对文章情感道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问题,对于“生命”的情感理念体验比较弱,而要想让学生感受到书本内容中蕴含的生命力量,首先就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有活力、有朝气。因此,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升华,融入“生”的教育理念,将“生命”融入在教学当中,才能有效的使课堂得到升华,让学生在充满着活力的教学中进行学习。
         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人物特点,让学生根据其肖像描写等内容揣摩人物心理特点,然后再针对人物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发现学生对课堂内容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特点之后,通过小组内部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角色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人物对话,希望各位在练习的时候能够细细揣摩人物口气和神态,以及当时的形态,结合文章描述的情境内容进行与之相符合的对话。”然后让学生进行分享,通过让学生进行展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阿让学生在枯燥的教学过程中动起来,让学习内容变得活力,有生命,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与书本人物进行联系,达到“共情”的效果,体验人物本身的情感,让课堂活动变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感受不同人物形象所带来的不同的生命的魅力。
         2、转换教学地位,引导学生在对生命的自我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知识讲授的结构单一,通过教师干讲,学生听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枯燥的知识讲解模式,不顾学生的发展特点、兴趣爱好,采取“一刀切”得教学方式逼迫学生被动得学习,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逐渐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在课堂的感受,让学生参与在课堂之中,通过自身体验、亲身感受的方式感悟“生命”获得情感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的目的主旨在于让学生学而有获,因此在阅读教育中,要想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就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品读文字,思考问题才能有效的让学生从文章阅读,了解文章情感再到生命本质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劝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课堂的体验,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应当学生主动学习:“荀子是谁?劝学中的劝字主要讲的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学习,探讨问题,融入在活动中,主动的探究文章的本意,在一段时间后,教师请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然后引出教学内容:“劝学这个劝字起到了作用,它主要是荀子写下用来勉励人要不断的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才能,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品德”接着教师对本文的难易字进行标注解释教学,然后教师在根据内容布置问题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思路:“作者通过哪几个角度去论述中心论点的?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他们有什么联系,请学生按照分组进行讨论”通过问题的设问、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思考探讨,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了解教学内容,仔细体会其中的情感,找到学习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
         3、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思想,引导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前,教师都要确定本节课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教育目标。但是如何确定教学木匾,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健全的发展,是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需要进行三思的问题。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在教育体系中,每个学生都是特别而又独立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教育目标当作一堵围墙,而情感体验则看作一座围城,让学生在框架内自由发展,通过思考、发现、想象等不同的方法调动自身的多方面感官,通过探索答案,寻找出路。通过这种方法有效的在“育人”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到文章本义,掌握一定的问题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和自身的结合,激发学生对生命本义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比如在高一语文教学中《我与地坛》这一篇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制定目标:让学生感受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爱。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你们理解的父母的爱应该是怎样的?”让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保留,然后引出文章学习,让学生自由阅读,:“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一篇文章的学习,请同学们对爱这个词进行剖析理解,和你们刚才说的符合吗?”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融入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调动自我感官的前提下,了解到“爱”与“生命”的真谛。通过活动能够在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围绕着“爱”进行学习,让学生参与在课堂活动当中,通过阅读的方式积极思考问题和探索,能够让学生从理论性的角度去重新认识“爱”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到爱和珍惜生命的认知。
         4、在高中阅读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素材,丰富 “生命教育”情感
         在语文教育中,汉字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语言。通过汉字的直白表现,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在文章情境中,因此,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当把情感和生命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文章,充分挖掘其生命的力量,使生命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眼看、口说、心想的方式对语文阅读课文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对生命教育素材的讲解和鉴赏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正视生命、在阅读的过程感受生命的含义。
         比如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当中,首先利用“作者—毛泽东”进行导入,提问学生:“大家对毛泽东主席的印象是什么”通过让学生探讨毛泽东人物的特点和自身所包含的情感,融入在教学当中学习,然后教师再对本文内容进行一个解读和剖析之后,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对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经验,带入情感和理解:“现在,我们了解了本文,其上阙主要注重对长沙景色的形容,主要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长沙秋景图,通过山、水天空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再下阙主要是对时代革命的回忆,如“恰同学少年”的恰字体现出了早期的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气概。那么现在就请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嘴巴读,耳朵听,心理想的方式理解本文的情感。”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结合学习经验进行情感迸发进行情感朗读,能够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毛泽东所作此词蕴含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这首词的描述,反复的阅读、品味、思考,感受到词人与战友为了解救旧中国与水火之中,体现出来的无畏精神和豪情壮志,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其学习。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对三观的形成还不太成熟。在语文阅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融入在其中,通过文字和语言的形式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达到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阳灿.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以《荷花》教学为例[J].才智,2020(18):103.
         [2]王浩.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以“生命诚可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9(83):37-39.
         [3]周永秀.高中语文课堂应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J].江西教育,2019(05):44-45.
         [4]周建文.渗透  实践  拓展——例谈高中语文课堂上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则[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1):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