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指导的有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灵活地应用阅读技巧,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能理解和内化,可以独立地完成阅读和思考,阅读能力有明显地提升。但指导对象是小学生时,就要从兴趣、方法、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指导策略。作为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指导理念及方式,多提供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引导他们将读、思、写等结合起来,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及结果,给予他们恰当及时地指导,确保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所收获,进而逐步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策略
阅读是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学生良好语言系统的构建,使其形成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丰富其内在的情感。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要从小学阶段入手,采取正确有效的策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奠定基础,使的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终身受益的内容。作为小学生的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恰当的指导策略,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和创新引导方式,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改变他们只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状况,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丰富阅读内容,激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在情感,促使着学生主动地去完成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也非常地活跃,能够快速地做好事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安安静静地阅读,就要出现能引起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使其主动地完成阅读任务。那么教师可以从此处出发进行阅读指导,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或者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指导方式,使得阅读教学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促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鼓励他们自如地发表自身的看法,长期坚持下去,逐步改善学生排斥枯燥阅读的心理。
以部编版《景阳冈》为例,这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采取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与这篇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综合分析小说类文章的特征,学会自主总结事情发展的详细经过。而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了解了这是《水浒传》里的内容,也了解了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从这篇课文的阅读中获取了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产生了继续阅读的兴趣。那么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推荐其他的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者一些饱含传统文化的作品,使学生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获得良好的熏陶,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还使学生保持着长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立足整体文本,要让学生学会读
1.初读中确定目标,与文本对话
初读是学生与文本的第一次对话,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关键阶段,更是锻炼学生独立高效阅读的重要步骤。这一阶段的阅读并不能忽视,一定要让学生带着目的阅读,提供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忽视初读的环节,直接进入到阅读分析的阶段,学生毫无任何思想准备,致使部分学生听得一知半解,虽然教师完成了课堂任务,但并没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不能以讲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初读使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真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以《观潮》这篇课文的阅读指导为例,通过创设直观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景象,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所看到的景象,再借助阅读来找出文中所用的词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总结文章主要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按照顺序概括文意。
让学生带着这些目标认真地多读几遍课文,教师则巡视观察学生的初读状态,有些学生会随时记录下阅读到的关键词,有些学生运用指读的方式认真地完成任务,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在验收成果的时候,虽然有出错的地方,但经过提示和讲解之后,快速地解决了他们的疑惑,对后面的学习也充满了自信。
2.精读中解决难题,挖掘文本内涵
精读是学生提取有限信息、获取技能的重要方式,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内涵,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基调,掌握了每句话的含义。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的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将相和》的讲解中,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的方式疏通文意。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三个故事的内容,教师则引导学生划出并细读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句子以及他们说的话语,结合全文总结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借助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之后指导学生从语言上对比两个人物之间的差异性,从中提取出描写人物的手法。最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课文,提示他们用恰当的语气和情感来朗读,进一步加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通过提问或者对比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语言的特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达到了良好的精读效果。
3.通读中验收成果,消化文本内容
经过了初读和精读这两个环节,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最后一步则是学会总结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将获取的知识变为自身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算得上有效的阅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汇总,运用通读的方式梳理获取的知识,回归到整体语篇阅读的层面上,对文本进行二次消化,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比如《杨氏之子》中,这是一篇文言文,在课堂的总结部分,组织学生通读课文,要求他们读出古文的韵味,把课文读美,将自身的情感带入进去,展现出杨氏之子语言婉转精妙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总结做出评价,对他们阅读的态度、能力、过程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表扬那些在阅读中有勇气、声音响亮、情感丰富的学生,激发起学生深入阅读的信心。
三、灵活启发引导,提升学生的认知
要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性,还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帮助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如果学生只是一读到底、单纯地探究,而不注重与其他方面能力的结合,那么则无法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积累、感悟内化语言的能力。比如在阅读了写景类的课文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积累了大量相关的词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景物描写为主题的写作任务,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词汇与技巧,让他们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学生能真正地掌握写景文章的阅读与写作技巧。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其他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及时地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找到学习的不足之处,促使他们在应用、反思、阅读等环节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是多样化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创新,把学生当做阅读的主体,多提供给他们独立阅读和自主思考的空间,解决他们在阅读中的问题,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逐步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高广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
[2]麻生杰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青海教育,2020(05).
[3]陈彦梅.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研究[J].才智,2020(15).
[4]陈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浅谈[J].发展,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