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许多老师在汉字书写和汉字的规律之间使用机械的“增强记忆”方法,并在“就字论字”的训练下,这些规则被认为的“分割”。即使小学生学习了正确的结构、发音和笔画顺序,也很难形成“举一反三”的创造力,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情境化课堂,探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以供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境化课堂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新课标中对小学各学段“识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累计到小学语文“高学段”(5-6年级)的识字量中,要求2500个左右会写、3000个左右认识,不仅识字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阶段,且任务量也远比“写作”“阅读”和“口语交际”重要。为实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目标,单纯依赖“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教师需要善用情境化教学理念、构建情境化课堂模式,充分激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降低识字教学难度。
一、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可行之处
广义上的“情境化课堂”是对“情境认知理论”的教育价值具象呈现。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与实践是不能分割的,价值、意义存在的前提是具有附着“价值”或“意义”的情境关联、脉络、结构等机制存在,换言之,通过学习获取的“知识”是一种动态性的“建构与组织”,反馈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知识”是学习个体与情境(包括心理环境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交互状态”,而一旦脱离了“情境”,知识就只能以孤立的符号状态存在大脑之中,谈不上任何价值与意义。
在反向论证方面,教育界经常涉及的“建构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基于不同侧面肯定了“情境化”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经验”,本身就是一种“情境创设”途径,学生可以借助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固有知识),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具象化、直观化,从而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结合以上理论背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构建“情境化课堂”的可行性,还可以从“汉字”自身的特性得以论证。纵观世界范围内复杂的语言文字种类,整体上可划分为“表音字”和“表意字”两种,而中国的汉字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即唯有汉字实现了“字音、字形、字义”的统一,任何一个汉字符号都呈现出“形声具备、义蕴其中”的特色,由此也造就了“识字教学”中独特的脉络,非常便于情境化课堂的构建和运用。例如,“池”“湖”“潭”“河”“江”“海”六个字,虽然读音不同,但均与“水”相关,围绕着“水”这一偏旁部首就可以展开统一的情境化构建,同时前三种可用来表示“死水”,后三种可用来表示“活水”,又进一步丰富了情境化的分类,可以很好地满足“字义”的教学。除去“水字旁”的字义内涵,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以“湖—胡”“潭—覃”规律进行字音的教学。借助情境化课堂,能够将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相统一的优势充分利用,帮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
二、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情境化课堂”价值的体现关键在于“激趣”,唯有激活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才有可能进一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了“以学定教”的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可分别按照“自主情境”“探究情境”与“合作情境”组织教学方法,实现有效的运用。
(一)自主情境化课堂下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
顾名思义,自主情境化课堂模式下强调小学生自主能动性驱使效应,倡导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等方式强化对汉字的认知,具体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实物演示教学法。实物演示法能够让小学生对“字”产生直观的印象,但要注意的是,现代的“简化汉字”通过长期的发展,已经与汉字起源中的“象形字”相去甚远,一些汉字单纯地从外观上进行判断,很难将汉字的“符号”特征与实物的“外形”特征关联起来。
因此,在实物演示教学中既要针对“字”进行实物的有效筛选,还要加强“由实物到汉字”的演变解说。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耳目》课后的四个汉字“口”“目”“手”“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认一认,借助Flash动画的演示过程进一步渲染情境。
其二,动作示范教学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针对一些动作类汉字,可以采用动作示范的方式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根据汉字的读音去模仿对应的动作,通过自主体验来强化理解。
(二)探究情境化课堂下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结合其“字形、字音、字义”相统一的特色,对每一个字都可以“溯根求源”,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大的乐趣。探究情境化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汉字证据”。
例如,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提出“日字为什么要这样写”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象“太阳”的样子,小学生直观上会认为太阳是一个“圆盘”,为什么用一个“圆”替代?又为什么在方块字“日”的中间有一横?教师可以首先从字形的变化上去引导,阐明中国字所具有的“方块字”结构特征,进而引用“后羿射日”的传说,阐明“一横”代表的是太阳中的一只“金鸟”;同样的探究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还可以用在“月”上,鼓励学生探索“月”的书写形式来源,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三)合作情境化课堂下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手段,通过具体的任务提出,让小学生分组展开探讨、交流,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结合这一方法展开情境化课堂的构建,需要强调的是兴趣维持,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字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划分“出谜组”和“猜谜组”,让学生在合作情境中加强识字能力。
三、结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中进行识字教育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将学生与实际课堂结合起来,以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学习,提高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雷有梅.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21).
[2]杨庆华.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8(10).
[3]谢慧.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