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小团体的模式中提升幼儿学习力 ——跟进式活动区的实施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郭海燕
[导读] 本文以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学习力内涵等方面的研究为基础

         摘要:本文以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学习力内涵等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在跟进式区域的游戏环境中研究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实例,并提出,通过儿童小团体模式的形成、发展,以图标渗透、材料调控的潜移默化作用,可以使幼儿学习力在个体差异、能力层次、表达方式等方面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儿童小团体、学习力、跟进式活动区
         学习力、学习、教育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习力,就是一个人的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之总和。这里指在活动区中促进幼儿学习意愿与学习结果相互作用的一种内在能量,它是幼儿愿学能学会学的能量。本文中的跟进式活动区,不仅拥有一个动态的物质环境,也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环境,它是幼儿进行自发学习的有效途径。帮助幼儿建构用“已知”获取“新知”的主动学习能力,正是现代教育思想“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的集中体现。
一、环境浸润,多元共进,促进区域中儿童小团体的初步形成
1.以兴趣相投为切入,促进儿童小团体的萌发成型
         从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创设区域环境,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常以两两合作、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参与的形式参与活动,并发挥主体作用,幼儿之间会自然形成小团体,而影响小团体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性别、友谊、学习材料等。例如阅读区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进区的孩子多数是喜静或者爱好阅读的,有时也会因某些有趣的阅读材料(如恐龙系列)招来个别孩子的加入,她们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还会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日久则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阅读小团体。
2.以生成内容为辐射线,推动儿童小团体的持续发展
         幼儿具有巨大的潜能,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则是重要成员,作用是倾听,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关键时刻对幼儿进行引导。我们常会发现,幼儿活动的区域会自发生成一个中心任务,若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环境和活动等材料,引发幼儿思考任务相关的问题,其他区域就会围绕这个中心任务进行横向联结,展开系列活动。例如扮演区的幼儿玩打仗游戏,发现自己缺少武器迷彩服,于是在教师推动下大家围绕“行军”主题开展热烈的讨论,有人发布号召、有人积极响应、有人组织分工,全体幼儿都被调动起来,美工小团体制作迷彩军服,科学区小团体跟着潜水艇示意图,开始跃跃欲试制作,阅读区小团体找到一本武器图书,和扮演小团体开始津津有味地讨论起来。当儿童小团体有了共同的内容目标,她们的积极性和持久性都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学习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3.以项目主题为铺陈面,激发儿童小团体的认知提升
         项目主题是区域游戏中一种全要素整合的学习内容,即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衍生各区域主题游戏内容,营造出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将环境转化为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保证幼儿认知情感审美和交流的需要,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在各种尝试中使用材料,发现材料和解决问题。例如上例的战争系列活动,后来演变成“神秘太空”,幼儿通过美工、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幼儿的智慧,审美和情感在小团体模式的学习中相互碰撞,形成一个个的认知冲突,各方面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进而促进幼儿学习力的发展
二、图标渗透,材料协助,提升区域中儿童小团体的学习能力
         图标是一种视觉符号,非常适用于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活动区。运用视觉符号作为重要辅助工具,凸显视觉符号的张力,帮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可以引发幼儿的类比思维, 更形象、更具体地展现游戏活动的结构、内容。


1.提示型图标
         这类图标一般用来对区域要求进行强调和标注,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进区标识图,图文结合将班级各区域呈现在整张版面上,区域活动名称和人数一目了然,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进区卡则是门票,用来调控各区人数,大班常用姓名牌,中小班则通过地面小脚丫、桌面小标记等方式,儿童小团体通常也会呼朋引伴来选区,简洁易操作,教师也能通过这张进区标识图, 对幼儿的进区情况一目了然, 为教师全面客观评价活动带来了依据和方便。
2.学习型图标
         各小团体成员进入活动区后,可以在各种学习型图标的帮助下完成自主学习,例如美工区的流程式图标,生活区的提醒式图标七步洗手图,科学区的启发式图标制作潜水艇”,各个区域内的符号提示图使幼儿学会了多种学习的方法, 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 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
3.开放型图标
         幼儿有较强的表达表现欲望, 但由于其不会用文字认识、思考、表达, 而图标是一种介于实物图像和抽象符号之间, 用以指代事物的图形、标志、符号,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征和表达表现能力, 例如幼儿会在台阶处画出一个跌倒的小娃娃,用以提醒大家此处小心台阶,午睡房门上贴了个月亮,表示进门要安静不要吵闹,还有的幼儿被边柜撞了,就画个大大的红心,提醒别人这里要注意。全民参与的开放型图标,不仅起到互相提醒作用,还让幼儿的学习意识有了另一个角度的提高。
三、因地制宜,量身裁衣,帮助区域中儿童小团体的个体发展
1.个体闪光,百家争鸣
         “夫子教人, 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理念早已为广大教育者认可,在儿童小团体模式下,幼儿的主体性在活动区中被强调,它没有集体教学的统一化管理,面对小团体教师能更好地认识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差别性与独立性,所采用的教育策略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孩子的优点, 并不断改进他们的缺点,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强者更优,弱者跟进
         在儿童小团体模式中,儿童之间自发生成的一些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为规则的同伴,是具有一定结构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发展中一种较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每一个小团体都是一个微型社会群体,儿童学习和实践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发展着自己的社会功能,以同伴的言行作为自己的“参照系”进行自我调节,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探索,优化小团体组合,鼓励和激发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摸索一个最近发展区。同时也要制造一定的条件, 激励和督促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会碰到困难的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 从而能够向前发展, 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幼儿年龄的的特殊性,要求我们的教育策略需要多元化,并不断进行跟进调整。在儿童小团体模式中,对于幼儿活动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记录,实例中体现出幼儿的创造力、注意力、执行力、推理能力、反思和解释均有所提升,后期还可与学习品质相结合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幼儿学习力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芬.生活化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方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98-99.
[3] 朱丽.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问题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84.
[4]章丽.《图标——幼儿园课程实践新视角》,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2
[5]梅伟燕.观照个体差异  彰显教育作用——例谈幼儿同伴群体组合的三种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Z2):76-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