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更是课程实施的有效的途径,幼儿园积极创设区域活动环境,支持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每一个幼儿有健康富有个性的成长。我园以“区域活动有效实施的指导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深入开展研究,现将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前期实施工作
1.2017年3月,组织成立研究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引领研究者对各班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主要的关注点为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以及活动的有效性和教师指导策略。
2.完成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我们对教师发放12份问卷,收回了12份,回收率达到百分之百。
通过教师调查,得出课题工作的重点:
(1)采取各种互动的形式,如:开展班级之间的相互观摩、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教师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推动教师继续深入研究。
(2)做好资料积累,形成资源,达到共享学习,供教师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实践研究
课题组指导班级开展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与教师讨论、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让教师在研究中得到提升。
1.提高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挑战性和情趣,从而不断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学期初,各班要预设区域计划,要求教师根据幼儿兴趣、教育教学目标及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等认真制定,然后投放符合幼儿兴趣,为目标所服务、有挑战性和情趣的材料。
2.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自主的区域活动能很好地配合、补充主题活动,而主题活动又能很好的为区域活动做延伸。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的家乡”中,我们在建构区请幼儿构建家乡的建筑物、家乡的马路等。
3.适时介入指导,促进幼儿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1)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探索情况,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指导时机。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
(2)根据幼儿的能力、环境、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班幼儿教师指导时应更少的运用语言指导,多以示范、动作进行引领,可运用平行式介入。中大班幼儿教师可参与活动之中,随机的提出问题,拓展幼儿的思路,可交叉式介入。教师随时观察活动环境、材料是否能激发幼儿持续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从而随时更改。
(3)指导的重点要有助于幼儿的自我学习、归纳、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建构
区域活动是围绕着各个领域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月主题的支撑开展的,帮助幼儿建立自己的经验体系,围绕这某个主题,教师指导,在操作、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知识积累及多方面技能。
(4)根据幼儿日常的生活积累,开展有效的个别化活动
个别化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在一日生活中个别化学习与主题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4.做好观察记录,让教师在观察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
为了加强对区角活动开展的反思,我们在区域活动观察中,设计了区域观察情况记录表、包含评价与分析、改进措施等项目,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行为、兴趣保持度、活动持续时间等表现,具体分析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投放及指导策略。
三、研究结论
历经三年课题的研究,通过探究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实施的指导策略的研究内容,在投放区域材料、指导策略和区域评价等方面开展活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1.区域材料投放
(1)材料投放的探究性。为了避免区域成为幼儿单一技能的练习场所,我们认为提供阶段性的材料能满足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有利于将单一的操作学习转向操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自然整合。
(2)材料投放的引导性。在材料上或材料之间设置的一个个可以保证幼儿做对,保证幼儿达成教育目标的控制点上。探究性的材料给幼儿动手操作、动脑留有余地,而引导性的材料则能保证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不会出现为了探究而探究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支持幼儿的有效学习。
(3)材料投放的可变性。我们提供的材料应尽可能有多种功能,材料种类之间应没有固定搭配,材料的投放应不受教师局限在某个区角使用,也不应设定统一玩法。要引导幼儿在自由操作、试验、即兴扮演的过程中将材料进行转换、添加、组合,在探究材料的玩法中隐含合作、学会迁移。
(4)材料投放的合作性。投放的材料能引发幼儿合作探索的材料又是教师一种隐性的指导策略。在材料的细节处理中,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
2.区域活动内容体系于一体
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幼儿园形成了小、中、大内容体系。
3.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的指导注重教师指导策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尤为重要。
(1)引导同伴之间指导。教师引导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模仿、以强带弱、分工合作、妥善解决冲突和矛盾、设置共同的任务,引导分工与协作是教师隐性指导很重要的策略。让同伴间学会协商、退让、轮流、守规则、甚至据理力争,共同完成任务
(2)教师的参与式指导。区域活动中,教师参与式指导,简单、直接、有效,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作为玩伴的身份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或游戏活动。
4.区域活动评价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评价能够帮助幼儿提炼活动经验,增强他们后续参与活动的自主性。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区域评价时,将参与活动的各重要当事人作为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更好地实施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2)评价目标明确化。要明确区域活动的评价目标,让区域评价更加科学和富有针对性。我们教师从两个步骤入手:一是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和建议分别制定出各年龄班区域活动的基本评价方向,二是分别制定各区域的具体评价目标。
(3)评价内容具体化。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制定具体评价目标,让教师清楚地知道幼儿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