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我们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其有一定的实用性。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人,小学数学的内容、含义以及教学理念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更加强调学生在知识分析、知识处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在信息的整理、分类、归纳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水平,进行教学反思,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既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慢慢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一时还很难接受比较复杂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兴趣着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达到整体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从目前情况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用的教学方式依旧以灌输式为主,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只能在课堂上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被动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原理、构成进行理解,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也没有特定的强化方式,学生在重难点上的学习存在欠缺。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缺乏主动性,面对难度较大的数学课程更是学习兴趣不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理想的成绩,一般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在此过程中不能体会到学习真正的魅力,数学知识中的逻辑性没有加以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能力无法全面提升,诸多习题训练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最终数学成果不尽如人意。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标提倡课堂教学师生民主平等,一起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来说,发动师生的共同力量,更能体现出师生两者之间的民主平等。并且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应与学生一起融入于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呢,应对学生不断启发、加强引导。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并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紧接着教师画出角,提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然后再与学生一起制作角,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思考,自己只需起好自身的辅助作用就行,还可以出示用角创作的画,引导学生一起尝试着用角创作出诸如此类美丽的图案。这一系列过程都有师生的共同参与,不仅能使学生激情满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和谐生动。
2、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充分借助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并将学生带入到这一情境中,进而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学习。具体来说,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等,创设一些小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在“问题预设一一建构数学一一解决问题一一迁移能力”的培养模式下,实现学生数学与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梯形面积”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借助学校建设花坛的事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并给出了相关的数据,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对梯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如此一来,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抽象,可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参考中,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实现了核,自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育需求。
3、鼓励自主探索,使学生深入体验成功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加强引导,不断调整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力求调动每位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借助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发挥出课堂游戏活动的优势,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分礼物”的小游戏,如:儿童节就快到了,老师给每组同学(人数4个)都准备了小礼物,现在请各个小组长把礼物平均分给小组成员,分完后发现,4个文具盒,一人一个,刚好分完;9支铅笔,一人2支,还多了1支;11个橡皮,一人2个,还多了3个等等,这个活动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思考:为什么有时刚刚好,有时多1,有时多3呢?学生自然而然就议论开了。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意识,还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余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以及学生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4、借助动手实践,开展知识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鉴于小学生年龄特点比较小、模仿能力强、抽象思维欠缺等现状,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常常存在无法理解数学知识、数学原理的现象,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学习,并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以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在“长方形周长”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就接住了动手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桌、教室和课本进行测量,并探究其周长的计算方法。如此一来,促使学生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探究性学习。
三、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时候,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才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最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华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A3):91.
[2]白文.优化小学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魅力中国,2017,(4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