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教学。为此,本文结合教学经历,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的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
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一定要从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开始,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全社会也要营造出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以及正确的舆论道德导向,才能共同构建孩子思维的大厦。
1数学思维概述
数学是我们从小便接触的一门学科,很多人都在谈论数学的重要性,都在说数学思维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数学思维呢?数学思维简单的来说就是用数学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更细致地来说就是有对问题观察,归纳,比较,猜想,综合,分析等等的能力。更深层次的讲,学数学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数学来培养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数学思维能力。你学习数学所获得的思考方式与解决的能力就是数学思维。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得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我们都知道,在当前小学的教学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以及能力培养的效果也比较好。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能否在这个阶段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关乎他们未来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当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之中对数字有着一定的形象化和抽象思维运算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空间思考能力、归纳总结思维和推理能力都是重要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
3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如前所述,小学教育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这足以说明小学数学教育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内化的过程,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就很难较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灵活应用。因此,下文主要探讨当前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提出有效的策略。
3.1教师在课前应当精心设计课程教学
对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对于教师来讲就需要有着一定的教学专业性以及开创性。因此,教师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前期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并且也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保障教师设计的教程有着足够的生动性以及有趣性,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才能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开展。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于新生的事物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个特点,来积极的引导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探索,让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能够体会到乐趣。
3.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自信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知道被老师们说了多少遍。但是如何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是一个难题。老师们不应该一味的教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比如不要有太过于繁杂的数学作业,孩子不会因为作业太多从小就对数学产生逆反心理。在小学的教学阶段我们更应该侧重于对孩子数学兴趣与思维的培养而不是计算能力与速度。
3.3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当学生面对一道数学题时,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解,而是理解求解的方法以及其内在的原理,而对于这种原理的进一步理解,需要在解答完问题之后,反过来再根据解答的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推到原问题。借助于逆向思维的持续训练,来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学会应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在长期的训练中培养其逆向思维的能力。
3.4活用教材,促进学习素材生活化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當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当然学习材料生活化也要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力的状态。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有过到书店买书的经历吗?”学生回答:“有。”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还记得自己买的书价钱是多少吗?”此时学生会各自进行回答,一本书的价钱都在几十元钱左右。此时教师再抛出问题:“现在老师要为全班32名同学每人购买一本科普读物,价钱是15元,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算一算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呢?”此时学生很快会发现,要计算出这一问题,需要用书本的单价乘以全班学生总数。在这道问题中,就涉及乘数都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通过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内容的学习,并积极展开思考,寻找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3.5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手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操作时学生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对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小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却又凌驾于生活,我们在教授数学的时候适当的回归实际上。比如在讲立体几何这部分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做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等。这样就让学生们建立起来简单的空间立体感。老师在教授圆柱体的表面积如何求的时候,让学生动手将自己的圆柱体拆成平面,并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感,还提高了学生的推导思维能力。
3.6设置问题并加强引导
小学数学的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单纯的讲授学生理解有限,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并加强引导,以此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向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前进,基于思考来实现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思考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讲,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问题,比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红去年测试身高为78厘米,今年测试身高为87厘米,请问小红比去年长高多少?”或者是“小红去年测试身高為78厘米,今年测试得出比去年增高了9里面,请问小红今年身高是多少?”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设置,来引发学生思考与计算,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4结语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以及综合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精髓,在数学思维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赵福胜.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发展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
[2]曲磊.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9(07)
[3]高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