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常数学教学中,若能够用好自主探究模式,便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应用实践
现阶段,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而且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各类新兴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而且要培养其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指导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做好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为学生搭建起高效率的学习平台。这方面的改革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之后才能够顺利推进各项细节工作的优化改革。
一、自主探究模式的优势分析
首先将自主探究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过去,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由教师一个人做主的,虽说教师也会制定出系统的教学方案,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大都是教师在上边讲,学生被动的在下边听,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只能被动的将教师讲解的知识记录下来、按照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随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对于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的精准控制,但却无益于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发展,实际课堂效率也始终无法提高。新形势下,教师需要借助于自主探究模式改变上述僵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并教给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之后才能够在提高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全方位提升。其次自主探究模式的实践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现代社会早已经过了“单打独斗”的时代,因此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实际教学中,在自主探究模式的指导下教师需要给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议题,之后再让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来完成相关知识点的探究性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分小组之后他们可以通过与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来交换想法、发散思维,找准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以“年、月、日”这部分内容为例,过去教师可能会花大把的时间来讲解这3个概念的区别、联系,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在自主探究模式的引导下,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于日历或年历卡片等工具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例如,在日历上撕下一页就是一天,而撕完三十天或三十一天就过去了一个月,撕完1本日历就过去了一年。这种动态化的感知可以让学生对这3个时间概念建立起相对全面、直观而且立体化的认识,之后再引入“大、小月”和“闰年”等概念,便顺利完成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二、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说小学数学中并没有涉及到太过于复杂的知识,但这部分知识还是存在一定逻辑性的,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实际学习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期间,教师要注意用好各类新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介,还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之后才能够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要注意与学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态度来赢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能够与我们敞开心扉,这也是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实际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准确理解移动小数点就可以改变小数大小这一定律,笔者利用幻灯片给学生讲述了主题为“神奇的小数点”的故事:数字王国中有一个淘气的小朋友——“小数点”,它总爱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但又总是在给其他的数字小朋友“捣乱”。被它捣乱之后数字小朋友会“变小”,于是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现在请你们用这一节学到的知识帮这些数字小朋友还原出本来面貌好吗?利用这一情境,在教学中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又给班上的小朋友布置了一个作业:在本子上随便写下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之后再给数字添上小数点并尝试对数字进行移动,最后让他们比较小数点移动前后数字的大小变化。按照以上过程进行教学,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点的作用和小数的规律变化,而是让他们自己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而且上述过程中也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做好上述教学措施的推广工作。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日常教学中,教师既需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将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方面的改革中,教师要深挖实际教学素材并将其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或情境联系起来,之后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这部分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学中笔者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记录家庭开支变化情况的作业。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以“日”为单位记录下一个月内家庭的开支情况,最后用课本中提到的“折线统计图”将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展示出来。因为是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作业形式,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作业完成情况也非常好。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他们了解到了“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一段时期内数据动态变化情况的性质,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了固定的联系。
3、组织分层拓展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虽说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大都处在同一层面上,但因为成长环境和学习习惯的不同,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已经呈现出了较大差距。基于此,教师要在自主探究模式的指导下组织好分层拓展探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设计探究问题,之后才能够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圆”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设计出了两个探究活动:①让学生先将事先准备的圆形纸片撕开,之后再尝试将撕开的碎片拼成其他图形。需要沿圆形的直径对半分开,具体可以分成16等份或32等份,经过尝试后大部分学生都将碎片拼成了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圆形各部分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联系,并尝试推导圆形直径。②选择接受能力有富余的学生,让他们尝试利用手中的碎片拼接其他图形。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尝试从不同方面进行验证。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因此而得到了锻炼。
【总结】自主探究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更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教师要在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好这类教学措施的推广工作,真正让小学数学“破茧成蝶”。
【参考文献】
[1]周娟红.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9,8(25):109-110.
[2]郭静华.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0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