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如今已为人所熟知,亦在各学科教学中逐渐推广实行。小学数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则放在教学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上。不过,仅仅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不够,还要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进行这项工作。脱离了高效教学的一切培养工作其实都是打了折扣的。那么在现今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做好这一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当积极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
纵观小学数学这十大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属于数学运算能力这一大培养方向;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属于立体思维这一培养方向;数据分析观念、模型思想则属于数学模型思维这一培养方向;推理能力属于逻辑推理能力这一培养方向;最后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则可以渗透进教师的日常教学当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培养。现在就上面四大培养方向来进行切入,以制定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运算兴趣,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时,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运用题海战术,通过让学生在经历了大量计算试炼之后,得到数学运算能力的逐步提升。在这种朴实而基础的锻炼方式下,时间一久,学生恐怕会陷入倦怠期,从而对计算的兴趣大打折扣,甚至由此降低计算能力。因此,教师要勇于摒弃传统的让学生进行题海翻腾的方式,激发学生计算兴趣,以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比如:本人为激发学生进行数字运算的兴趣,就着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欢乐的计数字氛围。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座位顺序进行报数字游戏,并在其中设置了陷阱:遇到质数则不能直接喊出那个数字,而是应该喊“过”,当然了,报数范围是不会超过100的,那么学生就要注意不要踩到这些“地雷”: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可见,“地雷”还是遍布的,因此学生在快节奏的报数中还是要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以及准确判断,才能不至于犯错误;而且无论是对于谁来说,犯了错误是要受到大家哄堂大笑式的嘲讽的,因此好强好胜的孩子们便极力做到快速反应并判断“危险”,最后做出游戏指令。这样一来,学生进行数字分析和运算的积极性就提上来了,而在大家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中,学生进行数字分析计算的乐趣也有所提升。
激发学生的数字运算兴趣,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数字游戏,还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简便算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计算速度;更为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提供了一些便捷,从而对题海的心理负担轻便了些;更重要的是,简便算法一般都比较巧妙,这符合小学阶段孩子们想象力丰富、欢快活跃的特点,在满足学生好奇心之余,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比如:数字11作为乘数的计算窍门:4765×11,首先把4765首末的4和5分别作为要求结果的首末两位数,然后再逐一进行两个相邻数字的加和运算:4+7=11,7+6=13,6+5=11,两位数就往前进一位,再将这三组数依次串连起来得到:1241,然后把这个连起来的1241“塞进”首末两位数4和5之间,注意不要忘记,1241的首位数字1是要进到最高位的4上的,于是最终结果为4765×11=52415.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数字运算兴趣,敢于跳出原有的题海战术的窠臼中,以真正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引导信息实验操作,增强立体思维能力
关于增强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则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展示立体模型,以帮助学生实现在脑海中的几何直观。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其立体思维的能力尚显稍弱,如果只凭在脑海里干想,还是有些困难的。
那么,引导学生入立体思维之门,则显得极为重要。
那么,我们可以凭借什么工具来帮助学生直观想象立体模型呢?现在电子白板的普及,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为教师讲课提供了不少便利。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实时智能绘图,并通过对图形进行拖放重组、灵活互动,实现对几何图形的动态化演示,学生在直观观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产生了深刻认识。如此以来,学生在进行立体想象时,自然更好入门,也会更熟练地在脑海中形成对图形的静态形象以及动态变化的想象。这样学生立体思维能力会获得提升。
比如,本人在讲解求梯形面积的公式这一课时,在学习过求平行式变形面积的公式之后,想必学生有所领悟切割并重组图形在求面积上的作用。于是在讲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不经过预习而直接思考,以各抒己见,并鼓励有想法的学生上讲台在电子白板上演示,以进行信息实验操作。有的学生就想到了在大屏幕上为大家展示了:复制出一模一样的另一个梯形,从而将两个梯形拼接而组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于是对一个梯形面积的计算就变成了对一个更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半的计算;还有的学生在屏幕上的梯形里面画两条垂直线,从而将梯形划分为三部分,认为求梯形面积就是求中间矩形的面积和两边两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还有的学生为大家展示了将梯形一边的直角三角形切割下来,然后将其重组到另一边从而使梯形转化为矩形。学生们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在信息设备上进行实验操作,为大家动态化、直观化展示了几何图形,这不仅强化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三、传授代数化理念,培养数学模型思维
关于培养学生是的数学模型思维,本人认为可以传授学生代数化理念,用数学模型描述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这一项核心素养。
比如:今年爸爸的岁数是儿子的4倍,三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儿子的3倍,问两人今年多少岁?
如果以顺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若用代数化思维来看待问题,将其中的未知量进行设未知数的操作,则不仅难度会降低,解题思路也会清晰化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从而使得学生思路清晰起来。此题就可以设爸爸的岁数为y,儿子的岁数为x,则y=4x;y+3=3(x+3),最后解得x=6,y=24.则爸爸今年24岁,儿子今年6岁。这样通过将未知量进行设未知数的方式,从而将对问题的描述以数学模型清晰展示了出来。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善于向学生传授代数化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
四、多种方式相结合,强化逻辑推理能力
最后,在强化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则要教师下大功夫以多种方式、在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工作。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能把数学中各个知识点的主次、并列、递进等逻辑关系直观地为学生展现出来,以建立形象的知识体系的大框架,学生在观察知识脉络图的时候,自然在脑海中形成了对知识层级的系统化梳理。而系统化的思维正是具备优秀逻辑推理能力的人所必有的。
总之,数学教师要注意,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要构建高效课堂,在让学生高效学习之余,帮助学生高效地培养核心素养。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以上所论述的教学策略,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立体思维、数学模型思维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四大类核心素养,而对于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有赖广大数学教师研究出一套潜移默化的培养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建君.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6)
[2]王存军.基于高效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