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吨的认识》教学片段为例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 周兰珍
[导读] 数学课堂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摘要:数学课堂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学生就是演员,要在数学课堂上尽心的学习,需要有一位智慧型的编导老师。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学习积极性,更多地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理解,主动构建学习模式数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实践;数学学习;构建模式
         三年级学生的正处于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吨的认识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1千克=1000克的进率比较清楚。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活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来表示,是必切想了解和知道的,有些学生通过自己预习也能说出用“吨”作单位的,但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物,是模糊的,也远远超越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那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最好是以具体直观感知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过重,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重点。
         一、生活实践活动中建立质量观念
         片段一: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两袋共重多少千克?3袋?4袋……直至10袋大米,共有多少千克?
         生答:两袋共重200千克;3袋共重300千克;……10袋大米共重1000千克。
         得出:10个100千克是1000千克是1吨。
               板书 1吨=1000千克 齐读一遍
         知道1吨=1000千克,你能告诉老师那些物体的质量大约1吨。……
         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只会让学生对“1吨”的认识更加遥远,因为现在的学生对1袋100千克的大米也比较陌生,那2袋、3袋……更不说了,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这个具体事物,较为空洞的,对1吨的大米太难。学生能说出1吨等于1000千克,缺乏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显然缺少了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要解决这一教学知识点,要设计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片段二:问:桌上放着的是什么?大家都会说这是1瓶矿泉水。
         1瓶矿泉水有多重?(康师傅为例)一般是250ML左右,也就是每瓶矿泉水250克。学生会看说明的。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1瓶,用手掂一掂
         那讲台桌上放了2瓶呢?
         老师讲台桌上放了4这样的矿泉水有多重?
         生答:(1000克=1千克)
         老师准备了40瓶,谁能说说有多重?
         生答:10千克。
         请让几位学生上来拎一拎、抱一抱,说一说怎样的感受?
         女生几乎拎不起来,还直喊太重了;力气大一点的男生能拎起来,但也坚持不了几秒钟,嘴里不停地说道 ,太重了两只手都酸了。
         顺势利导:这样40小瓶的水,大家拎起来感到这么累,还累成这样,请大家想一想:80小瓶有多重呢?
         生答:20千克。
         这么多小瓶加起来的质量差不多一大桶水。老师指一指教室饮水机上的一桶水。
         让学生思考:一桶20千克,多少桶等于1000千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50大桶加起来大约重1000千克合1吨。
         板书:1000千克=1吨
         学生露出惊讶的神情,哇!1吨有这么重。
         学生由于前面所学的是长度单位,一下子转入质量单位的学习,思想上需要一转换的过程。通过已有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是学习质量单位吨的基础,有利于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了解吨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提取已有经验认识“1吨=1000千克”。教学设计力图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去解释1吨有多重,有利于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体验质量单位吨。
         二、在学习应用中建立质量观念
         片段三:出示:一辆汽车载重量8t的准备装运质量7500千克的一堆铁皮,请你帮帮司机叔叔想一想,这辆汽车能不能一次吧这些铁皮全部运走?
         让学生仔细读题,独立思考:知道了哪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问:8t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
         教学中,选择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特点的生活情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乐意帮助解决司机叔叔的困难。这样,既缓解学生疲劳心理,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这样学习中会感到自己长大了,对身边事和物会更加投入、更加专注。在学习中,都会积极地带着问题去读题、去思考,用所建立的1吨质量观念去解决生活中问题,展示自己,真正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四:这是小敏写的一则数学日记。请大家默读。
         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厘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25千克的牛奶,吃了一个60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4吨中的书包飞快地向学校跑去。在路上,看到一辆约11分米的大货车满载10千克的从我的身边飞驰而过。
         学生读了这则日记,个个咧嘴大笑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没有那么小的床,应该从2米的床上起来;没有那么重的书包,我们是背不动的……学生回答说有很多处“毛病”。老师想聘请你们“专家坐诊”,给那些“病人”诊断并开“处方”。学生一听,专家医生都是医术高超,很厉害的,难道我们能行吗?我鼓励他们,只要你们仔细读题、仔细思考,做到不“误诊”,你们就是“好医生”,这是课堂进入高潮。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感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更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质量观念   
         片段五:乘电梯的问题:再现“生活中的数学”里的电梯图,说明:载重量1000千克,13人指的是成人。
         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
         如果是三年级学生,每位学生大约体重为25千克,电梯每次可以乘坐多少人?全班36人全部能上吗?至少分几次乘坐合适?
         提醒学生,除考虑乘电梯学生总体重外,还要考虑电梯能同时容纳的人数。
         片段六  装车问题:出示练习三第3题图。请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用两辆在中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装车的方法。(装车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每辆车的载重量不超过2吨都是正确的。)
         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在估计中调剂人数,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吨质量单位的认识,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若考虑可载重1吨,那我们全班同学的体重约为1吨,可以全部进电梯合适吗,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要全面思考问题。选择装车方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既换算方法的掌握。放手让学生思考方案,能培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有序搭配”的思考方法。
         在教学吨的认识中,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来探索,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应用,在应用中感受学习乐趣。以具体的生活情境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金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巧用生活知识提高教学质量[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1-292.
         [2]王艳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才智,2015(27):42.
         [3]吴信钰. 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