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魏德才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更侧重对学生个体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本篇文章主要立足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问题给出了有效的解决举措,期望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高中生个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有效举措
        
         1.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
         1.1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
         据有关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中学生历史基础较为薄弱,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完成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并把影视历史资料当成真实历史事件,这无疑影响着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在对同一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不同学生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差距明显,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一个重大难点问题。
         基础知识薄弱带来的问题是必然存在的,纠正也有许多方法技巧。但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这一类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喜欢临近考试之前的“抱佛脚”;不注重对知识深入理解,习惯机械化的记忆,自身所认识的历史一直停留在史实描述;不注重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乃至是日常生活之间内在的联系,课外知识面有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整个学科培养的综合体,教师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用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反之,有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会沦为一句口号。
         1.2教师自身掌握的史料资源局限,定位不清晰
         历史五个核心素养之一的史料实证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般需要通过严格的论证之后才能够取得可信的史料,并据此对历史真实的态度以及方法进行再现。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想要在历史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有效对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培养,自身所了解、掌握的史料就不能够太局限。历史教师必须要丰富自身阅读史料的类型,并在其中找出与高中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史料。诚然,这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高中阶段的历史资源占有比例肯定没有办法和大学相提并论,但在历史教学资源掌握以及运用这一过程中,也不只是个别教师的个人行为。最近一些年,部分历史教师已经明显察觉到因为自身史料掌握局限带来的命题难度,模拟试题命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运用一手史料,而是部分专家的著作、期刊论文等。一方面这是因为时间不充足,资源局限等客观性因素导致的;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其工作主要方向并不是科研,而是教学。
         2.核心素养基本内涵
         2.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这一些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学日常生活过程之中有所作用,对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帮助。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认真学习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2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掌握的知识、技能。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涵盖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阐述、家国情怀等多个方面,这些核心素养有效渗透于历史学科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之中,跟历史知识做伴。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充分结合教科书实际教学内容,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高中生个体具体培养方向进行明确,制定出有效的培养举措。旨在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
         3.1有助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学改革已经全面的展开。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而言,因为高考带来的压力,很多的学校都会以提升学生历史文化作为最终目标,大部分高中生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好历史以及历史学科对他们内在素养培养上的作用都没有具体的认知。这样的学习显得非常被动,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侧重学生客观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加快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性的作用。
         3.2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
         提出核心素养概念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当作是核心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将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往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个性健全、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核心素养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历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举措
         4.1端正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理念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将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有效转变,把学生当作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确立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进行关注,准确把握学生个体大致的学习动向,对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诉求进行分析,为教学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构建良好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对高中生个体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章节内容的整个过程中,可以先拿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谈一谈自己通过电视剧、电影等途径了解到的抗日战争是怎样的,与此同时埋设问题“抗日战争之所以爆发的内部因素是什么”、“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抗日战争给到了我们怎样启示”等,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问题分析,对高中生个体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最后,教师可以给出5至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自由探讨和分享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扎实理论性文化知识,促进对学生言语表达,分析总结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4.2树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学实践有效开展需立足于良好教学目标的确立。良好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优化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面对此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之前,一定要有意识先确立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有用的历史文化知识。
         比如:在教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把唯物史观,分析辩证能力等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目标,有效引导高中生个体独立自主展开学习,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史观,给历史思维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到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用作多学生自学成果检测: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有一个人是这样描述江南农村变化的,百年前“披星戴月,俗柔顺而主令尊”,时下“骄奢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食点心,冬必早粥”,以上描写出来的江南画面体现出了什么?教师将问题当作是有效载体,深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此有效激发高中生个体历史思维活跃,让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让学生能够透过历史表层,观察历史深层次的发展规律,立足于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对有关历史情境具体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也就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江南风情变化,所体现出来的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核心力量,继而在有效引导高中生个体形成唯物史观的时候,对学生辩证分析,总结探究等多个方面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4.3构建教学问题情境,全面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自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可重现性、过去性、单一性因素,并且很多的历史知识都是表现出枯燥繁琐的形式。面对此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具体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展开教学,给到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带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情况,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重大历史事件。在构建教学情境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埋设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中,其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逻辑性也得以有效提升。
         比如:在进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这一章节内容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和掌握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可以通过设置情境问题展开,有效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深入思考问题。“同学们,假如穿越成1935年的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在面对新军阀割据,日军侵华等情况不断加剧的情况之下,如何才可以有效的将救国和发展事业结合在一起呢?”学生在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分析之后,呈现出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可以解决眼前问题的思路。历史教师在埋设情境问题的整个过程之中,充分运用了现阶段应用广泛的穿越法,随后结合文章内容中新民主革命相关内容,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身份进行转化,此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性的作用。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整个过程中,自身对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也得以加深,这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性提升很是关键。
         4.4确定层次目标,细化教学目标
         要想确保每一位高中生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针对学生所在层次不同确定层次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出发,为学生设置符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层次目标,给学生今后学习历史知识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核心素养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联系紧密。一定要掌握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目标之间潜在的联系,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培养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够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目标是否贴切、准确,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要吻合,是衡量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具体化,指是否细分,多层次且带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例如:在针对“时空观念”以及“历史价值观”两项核心素养的时候,在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能够简单的将其设置为“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史实进行真实有效了解, 进而形成时空观念以及历史价值观”,而是应该将其设置成为“通过情景再现,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明确去构建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在对其构建、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之上,有效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统一性和多样性因素,理解注重世界不同国家以及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所在层次展开学习,其具有的操作性以及检测线都非常强,不同层次学生通过有效学习,其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4.5教师自身正确历史观念的树立
         一个国家要想在激励的国际竞争环境之中站稳脚跟,人才是关键。高中历史教师是现代稀缺资源,其担负的责任非常重大,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培养这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格的教师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培养与教师的默默付出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必须要不断对自身教学能力进行提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结束语:如同上文内容所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对促进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提升高中生综合素养,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积极学习并合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展开教学工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76+80.
         [2]耿怀存,刘伟娣.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47.
         [3]李雯. 口述史教学与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D].陕西理工大学,2019.
         [4]邱琴凤.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01-102.
         [5]林琳. 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
         [6]付华敏.在常规历史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2019(01):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