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王慧
[导读] 音乐欣赏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音乐欣赏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意识又是当代社会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这种理念摆脱了传统教学束缚个性发展的窠臼,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挑战。这必然要求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创造性想象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创造性想象;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音乐欣赏教学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重要因素,创造性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本前提,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加强激趣引思,启发学生想象,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的目的。
         一、营造自由空间,引发自由想象
         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我们应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欣赏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唱、一起跳,师生合作完成欣赏教学;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可用“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形式上,可提倡课堂讨论,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提倡“优点+鼓励”。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表现内容、创作思想等方面加以引导,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一位教师的做法颇值得我们深思。她在指导学生欣赏器乐曲时,曾讲到《滥竽充数》的故事。学生普遍认为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最后不能单独演奏而逃走是不光彩的事,但有个学生却有不同意见而举手。老师看到后就耐心询问:“大家都认为南郭先生不能独奏所以逃走,你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回答说:“我不是这样认为,南郭先生的走,说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表明他还有点自知之明的精神。”对学生这样的思路,教师却马上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你具有独特的见解,希望以后能经常听到。”教师的循循善诱,并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这一做法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
         音乐课应该是自由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创造性想象力在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所以当处于高度紧张机械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自由的环境,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就难以迸发出来。
         二、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创造性想象
         音乐欣赏中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饱含着理解和情感的形象思维,它带有浓厚的情景色调,主观的认识与体验在想象中得以自由抒发.因而审美对象在想象中也染上一层感情色彩,造成欣赏中和创造中的“情景交融”。
         常言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会把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教师对学生要有情感投入,首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给学生以热情、大方、和蔼可亲的印象,并且关心每一位学生,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敬友好、心理想容的亲切情感,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应扬己之长,积极创设相应的情景。首先应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让学生去感受欢快、低沉、优美、悲怆等情绪,体会辽阔、深远、平和、宁静等意境,为学生创设如痴如迷的情境,让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演力的讲解。这会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染作品的色调、旋律、情绪、意境等。这种感染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由此激发创造性想象。
         三、尝试情境教学,促进创造性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兴趣的产生和想象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的情境又能增加学生内心的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和探索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与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创设科学、合适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引导学生动脑,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在一个充满欢乐的意境中,会想象一群快乐的小朋友,在金色的阳光下,碧绿的草地上跳舞歌唱;在一个哀伤的意境中,会想象一位很可怜的小姑娘,穿着破衣薄衫,赤着脚,跪在雪地上,双臂抱胸哭泣着。可以说,情境是一滴墨水,有了这滴墨水滴在了毛边纸上,才有了向四周渗开的美丽画面,所以说“情境”是想象向四周扩散的依据,是创造性想象的源泉。
         1.通过诗意化的语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调向学生描绘歌曲中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歌曲的情境中穿梭、寻找,入境激情,由情引思,引发想象。如聆听《沃尔塔瓦河》时,我用了一段诗一般的语言进行了描绘:“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涓涓细流,逐步汇成浩荡的大河,带着泥土的气息、美丽的传说,带着沉重的历史,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从远古流向未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同中华民族一样伟大的民族,背负着困难的历史,具有不屈的性格,也曾有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历程孕育的无数英雄志士,同命运顽强地抗争。用一往无前的气概,创造着自己民族的辉煌!”学生的思维迅速被调动起来,听完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急着要告诉别人他所想到的。一位同学说:“我从中听到了宁死不屈的性格,听到了充满忧郁和梦想的音调,渗透着热情的光芒。

”一位同学说:“这首乐曲中音乐的各种要素的升华,让我感到了雄伟的气魄、高尚的品格,‘热爱祖国’在这里表现的是那样彻底,发自内心的激情,随着美好的旋律,像母亲河一样滚滚而来。”
         2.借助图画、动画让学生触景生情。
         音乐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但其表现形式是高度抽象的,有时用语言难以描绘清楚,或者觉得用语言怕表达得还不够完美、精致。因此,可以借助一些图画、动画,简单地演示歌曲意境,从而触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了解歌曲情绪、角色心情及意志表态。如教授《渔舟唱晚》一课,一贯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初听、分段听、复听等,让学生从中感受旋律的内在表现及意境。学生往往很难把握欣赏内容的含义。如果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另一角度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示夕阳西下,美丽的大海风景如画,渔民生活幸福平静的一幅美景,通过多媒体平台把视和听的教学方法结合,按不同的音乐意境显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联想,把欣赏曲的主题和意境用语言编排有声有色地描述出来,学生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很快就能抓住乐曲的思想内涵。所以,教师创设合适、合理的音乐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指明想象的方向,能使他们的想象更加丰富多彩,合情合理。
         四、结合通感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
         通感是“一种感觉沟通另一种感觉”。是指艺术活动中多种感觉彼此联系、互相呼应、相互渗透或迁移的心理现象。钱钟书说:“声音似乎有颜色,气味似乎有锋芒。”声音使人产生视觉形象和触觉感受。如高音易产生白色的联想,声音愈高,白色感觉愈强,且有向上穿刺一般的感觉;中音常给我们灰色网状的形象;低音带给我们是一种凝重浑厚的近似黑色的块状形象,等等。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与通感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脑海里的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想象也不断地升华。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往妙处想,往趣处想,激活学生的思维,升华创造性想象。笔者在教学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先简要介绍其创作背景,初步揭示其思想意义,端正学生的审美态度,然后从音乐的曲调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分析、欣赏。那一声声时而低沉、时而雄壮的音乐,像是一声声愤怒的吼声;那如诉如泣的曲调像是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控诉……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然后教师启发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知觉欣赏转入感情欣赏,再发展升华到理性的审美想象。有的学生发言说:“此时好像乌云密布、波涛汹涌,几十个船夫拼命在与惊涛骇浪搏斗着。”有的学生说:“《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无所畏惧、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而且还表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些由听觉转化为视觉的通感,是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体现。学生通过通感,领悟了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拓展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为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最终实现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独创与奇特的想象,对学生所显露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都应及时地进行“引思”和“助燃”。当然,学生要独创与奇想的过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和“犯错”,这时,教师不但要允许“犯错”,而要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使其在失败面前不气妥。而那种在教学中搞“一言堂”,对学生搞“一刀切”,以一个模式统一要求学生而大搞“听话教育”的方法,只能泯灭学生的“灵性”。总之,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学生创新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使音乐欣赏教学成为学生审美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天地。
         由此可见,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想象的培养是通过融洽的“氛围”、师生的“情感”、教师的“观念”、学生的“想象”等四方面来完成的。这四种机制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不可分割的。良好的“氛围”是教学的基本前提,“情感”是教学的动力,“观念”为它指明方向,“想象”则为它添加翅膀。当这四个机制有机地、积极地结合起来,并达到协调的状态,健全而愉快的创造性想象方能产生。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成为善于想象,勇于创新的开拓性人才。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美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著,杨力译.《体验音乐——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 胡萍.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之构课[J].中国音乐教育,2017(7).
         [3] 王艳萍.让音乐课有效预设与动态生成和谐共振[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10).
         [4] 戴海云.音乐教材“二次开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