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知识水平以及认知水平较低,因此这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较为缺乏。在中职教育中,通常以实践技能教授为主,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较低,中职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职业技能水平高的综合性人才,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中职财会专业一直是众多学生较为青睐的专业,而《基础会计》是学好财会专业的基础,主要包含了基础会计原理以及实践应用的教学,在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与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息息相关。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对于中职财会专业教育的要求,必须要对《基础会计》开展相关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本文详细分析了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及必要性,并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方案以供中职财会专业教师参阅。
关键词:中职教育;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路径
中职财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社会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最基础的课程就是《基础会计》,其他课程的教授都需要以其为基础,在熟练掌握《基础会计》中的教学内容之后进一步进入研究探讨,但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对中职财会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开展《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主要围绕着加强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开展《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原因
(一)《基础会计》在中职财会专业教育中的地位
《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财会专业中最基础,难度最低,适合于学生入门学习并逐渐培养对于财会专业的兴趣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可以将《基础会计》视为敲开学生会计学习大门的敲门砖,是财会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基础会计》在中职财会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对其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
(二)社会对中职财会学生的要求
当前社会形势下,财会专业相关人才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中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相较于普通本科等院校毕业生而言,就业优势少,压力大,因此为了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主动降低就业要求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水平,这也就要求各个中职院校财会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与难点,强化基础课程《基础会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寻求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途径。
(三)中职院校教师特点决定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普通大学财会专业的教育偏向于理论研究,对实践技能的教学较为薄弱,而大部分中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师是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因此他们所掌握的财会专业相关知识更偏向于理论研究,在教学中,也会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有所忽略,而中职财会专业教育的侧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中职院校开展《基础会计》的教学必须要进行实践性改革,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具体方案
(一) 划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中包含了财会专业最基本的知识,可以将本书的内容具体划分为基础知识板块以及实践操作技能板块,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教材内容顺序,按照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分别开展教学,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内容教授之后,指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财会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与研究,完成《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
(二)改革《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手段
在中职财会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财会专业《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因此,在财会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应该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构造灵活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提出会计专业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合理的讨论并得出相关的结论解决问题。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得到更好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明确了中职院校财会专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技能水平较高同时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综合性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于财会专业人才的要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在中职院校开展财会专业的教育,必须要对《基础会计》进行实践性课程改革,通过合理划分教学内容以及改革教学手段等方式来提高中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会计核算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瑞兰.中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探索[J].财会学习,2019,16:197-198.
[2]赵嘉葳,黄旭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