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水画,是我国优秀的美术绘画艺术,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因此它又被称为“国画”。指导中学生学习山水画知识和表达技巧,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欣赏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山水画的优美意境,乐于学习和探究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因此,立足于山水画教学,本文展开了相应的教学情境创设分析,希望可以融合情境教学的理念,提升美术教学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境教学;山水画教学
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实施山水画教学,其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美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探究和挖掘古典绘画艺术,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书画艺术中,汲取他们优秀的、宝贵的民族气节、家国精神和伟大志向,让国画艺术得以在新时代传承、扎根和发芽。
一、山水画的由来和发展
中国的山水画较之西方国家的风景画来说,最少早了1000多年,它之所以被称为“山水画”,是因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古人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记录,而很少有专注于某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动物形象的作品。比如,从新时期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运用线段去表达观念性的内涵,而从仰韶文化开始,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比如,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稷神崇拜图》就表达了土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沧源文化的《村落图》,则给我们描绘出了初步的“家”的印象,之后到了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山水画又有了一个较为全盛的发展阶段,但较为可惜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并没有一个较为著名的书画专家被历史铭记,隋唐时期显然好了很多,一大批画家如展子虔、李思训和其子李道昭等都已经被历史所镌刻,而直至今天,依旧有很多的山水画爱好者和专家在收藏和学习这项传统艺术,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有责任学好山水画。
二、中学美术山水画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方法
(1)设计多媒体赏析教学情境,激发山水画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美术教师想要教学好山水画这一方面的课程内容,那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比如,以一副画为例,教师就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引发学生思考,“这幅画好在哪里?它有什么特点?它的作者是谁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
对此,笔者认为,中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动态的山水画作品,如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中“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就体现了国画的特色和魅力,足以看出中学教学阶段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教学本课时,笔者就结合了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一些山水画的动画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人参娃娃》、《田螺姑娘》等,这些动画都是国产动画中的精品,它们在播放的时候,就采用的是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表达风格,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我及时抛出提问,“山水画美不美?大家想不想学?”同学们都投来了肯定的眼神,所以,科学、恰当结合多媒体技术,是可以让国画“活动”起来的,也只有这样的山水画作品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实保证美术教学质量。
(2)结合现场临摹演示,调动学生学习趣味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视觉带给人的信息刺激是非常强烈的,也是最为真实、生动的,教师给学生凭空讲解一百遍山水画的勾勒和着色技巧,都不如教师自己去实际演示一次。新课程改革曾强调,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生硬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教师现场临摹,挥毫泼墨的行为就是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比如,在教学文同的《墨竹图》时,我们就可以结合勾、皴、擦、点、染的表现技巧,为学生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出枝的弯曲,以及如何用浓墨去描绘竹叶,之后,教师再给学生一些自由临摹和想象空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和教师所指导的绘画技巧,构建属于自己的《墨竹图》。
(3)制定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想象
一个耐人寻味,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通常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探究欲望的关键,它可以真正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对此,我们在教学山水画时,也可以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同样是绘画学校操场的景色,教师可以提问,“放眼操场,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直接开门见山,以写实的手法,将操场奔跑的人、游戏的人、参与锻炼的人以及蓝天白云都画了出来,而有的学生则通过现实与虚拟的结合方法,绘制了想象中的操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教学差异性。
综上,在初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实施情境教学与山水画教学的融合,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使其学会赏析、品味和表现山水画的艺术魅力,陶冶学生情操,使其成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以及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马祥和.山水画教学研究之“皴法”流变[J].中国民族博览,2020(02).
[2]马祥和,张成亮.山水画教学研究之王蒙——王蒙早期山水画的取法谱系[J].教育现代化,2019,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