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演奏》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曹 祯
[导读] 《器乐演奏》课程是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艺术理论和器乐演奏实践教育

         摘要:《器乐演奏》课程是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艺术理论和器乐演奏实践教育,培养出具备初级演奏能力的合格加特长的学前教育师资;课程思政通过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把其他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师资的重大任务,开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以经典的艺术作品为载体,在对学生进行演奏技能和音乐赏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思政  器乐演奏
         1.《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1.1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术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要看我们培养的“状元”是不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能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担大梁,既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敏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即德才兼备。从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来看,无数的先烈在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牺牲自我。在和平年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天宫望月蛟龙入海、雄鹰划破长空战舰驰骋大洋、非典来袭、汶川强震、洪水猛兽、新冠疫情,千千万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险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然而,反观历史却也不乏一些叛国者、辱华者、乱港者、台独者,它们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享受着党和国家提供的优厚待遇,却干着破坏、亵渎和出卖国家、人民利益的勾当。这就是道德的确失、三观的扭曲。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2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国家进步、发展当中,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和谐统一。《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正是以反映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优秀艺术作品为载体,让学生在提高专业演奏能力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和三观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前教育师资,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融入到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当中去,一代代的传下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器乐演奏》课程教学的内涵与方法
         2.1选课过程。《器乐演奏》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考虑到学生在购买乐器是的经济承受能力。最终我们确定选经济、实惠、好懂、易学的乐器,如吹管乐器类:竹笛、葫芦丝、巴乌、萨克斯等;弹拨乐器类:吉他、尤克里里、手风琴等;拉弦乐器类:二胡、马头琴等。
         2.2训练内容。
         2.2.1长音练习及要求:点头--保中--收尾,吹管乐器做到气息平稳,增强控制能力;拉弦弹拨乐器注重弓与弦的结合,要做到稳、准、实;练习过程心中要始终打着拍子进行,长度逐渐增加,从2拍到4拍到6拍再到8拍。
         2.2.2音阶练习及要求:音阶练习由易到难,先进行二度练习再进行三度和三度以上音阶训练,同时注重连、断结合,快、慢结合,强、弱结合做到“轻、巧、明、快”。
         2.2.3训练方法: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手、眼、舌、心、脑、神互相协同,保持相对放松状态随时调整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在“看着练、练着看”中调整身体姿态、手型、口型;在“听着练、练着听”中调整乐器发出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色彩;在“想着练、练着想”中集中注意力,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作品的筛选
         《器乐演奏》课程教学的载体应选择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传承红色基因和国内外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艺术作品。反映党史与国史的作品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映山红》、《社会主义好》等;反映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作品如:《赞歌》、《康定情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反映绿水青山与和谐共生的作品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反映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作品如:《父亲》、《母亲》、《女儿情》、《精忠报国》等。
         4.《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
         4.1备课。要求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又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找到艺术作品与思政课程内容相关性和趋同性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设计出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
         4.2授课。授课过程《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通过五个步骤来完成即“五步教学法”。第一步,手抄乐谱了解乐曲词曲作者及写作背景并口述;第二步,唱会乐谱词曲,力求音准节奏准确无误,背诵曲谱;第三步,跟伴奏演唱乐曲词谱;第四步,反复练习乐曲指法;第五步: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奏乐曲。通过“五步教学法”使学生在吃透艺术作品的同时将思政要素贯穿全过程。
         4.2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体现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实现师生互动与融合。如在进行《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中我运用以下七步教学法:“第一步,我做给你看;第二步,你做给我看;第三步,讲评;第四步,我再做给你看;第五步,你在做给我看;第六步,讲评;第七步,你再做”。在七步教学法中运用提问、示范、个别指导、分组练习、情境创设等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讲解环节将课程思政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和贯穿到了教学全过程。
         4.3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要找到高职艺术教育课程与新时代思政理论课程相互融和的最佳契合点,就必须把握好二者之间内在的关联度和趋同性。因此选择内在趋同性和关联度较高的艺术作品和相应的思政课程知识点是拟突破的重点内容;而将艺术作品蕴含的情感与思政课程的指导思想高度融合是突破的难点内容。
         5.《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主题思想的提炼过程
         5.1在学生与作品的融合过程中要了解艺术作品的词曲作者生平事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运用自己的语言身临其境的讲述出来。
         5.2在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乐器演奏的手型、口型、身体姿态、长音、音阶等技术要点,并运用相应的指法按照艺术作品中的调号、拍号、音准、节奏、速度、强弱等艺术要素准确无误的将作品演奏出来。
         5.3.在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熟练的完成上述两个过程的基础上,把自己融入到故事当中实现学生与角色的融合,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依据乐曲表情术语、速度术语,身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声情并茂的表现出来。
         通过以上三个过程将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思政课程相关知识点相融合,总结出艺术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经历了艺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洗礼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科与学科跨越”、“知识与知识碰撞”、“情感与思想融合”的过程,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将《器乐演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以点带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主要参考文献
         [1]郑铭.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 融合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8,07。
         [1]赵子玉.试论当代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一体化探索[J]戏曲之家, 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