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个体间无论是学生能力、学习态度、还是学习速度上都有明显差异,由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更明显。班级授课下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而分层走班教学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分层走班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有效补充。本文在前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上,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走班教学进行行动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走班教学 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
一、学校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域文化优势
我校地处具有800年历史的沙湾镇西面,东邻番禺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和龙湾湿地公园、南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具独特的人文景观的宝墨园,西接广州南站服务区。象骏中学可借用沙湾镇悠久的历史所积淀的丰厚传统文化、宝墨园的传统岭南园艺文化和番禺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规划文化等有利阵地,能更好地创设条件重塑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
2、学校历来重视环境育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区域内综合实践资料得天独厚,可利用用的资源多,如可利用该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广东飘色之乡、广东醒狮之乡、宝墨园的传统岭南建筑和番禺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规划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来创设学校文化氛围,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学生健康人格得到有效构建,从而使学生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学校具有良好的人文基础
学生思想淳朴,风气良好;老师能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师生之间关系温馨和谐,师生对学校认同感和归属感都非常高。
4、城市化带来红利
随着南站服务区的发展、周边农村三旧改造、周边楼盘的发展,使我校生源有保障,学生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家长素质有所改善。
(二)弱势分析
1、教师心理资本缺乏
学校在师德培养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从温“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以优秀教师标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而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0岁,教师子女都在成长期,需要照顾家庭等因素,使教师花在教学钻研时间减少,且教师教学欠缺激情,教师中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令教师的效能有所降低,职业价值感降低也会教师积极大减。
在样,教师就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让学生陷入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难以实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等要求,归因就是教师心理资本的缺乏。
2、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教学缺乏激情。由于编制限制,新教师难以引进来,临聘老师又多。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生源素质参差
我校是一所坐落于番禺区沙湾镇西部的农村初级中学,所招学生为学校周边六个自然村的孩子和积分入学的外来工子女,本地生和外来生的比例约为1:1,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由于生源素质参差,学校难以平衡学科教学与活动教学。为了升学率而开展的教学工作容易压缩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学校盲目跟随应试教育的大流而失去办学特色。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象骏中学制定《2014—2019年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激励机制,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个体显特色的师资队伍,努力打造岭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学校。这种战略目标的确立,正是基于学校管理科学化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充分尊重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本,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理论依据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存在的差异并不等于一部分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另一部分没有发展的潜力,学生的差异只是说明他们处的起点不同,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学生存在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
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及“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两个发展水平,一个是现有水平,另一个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两个层次的个体差异出发,将新开发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层次,不断创造新开发区的更高层次,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Carroll)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学习机会),并且有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意义
分层走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走班教学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进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有效地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教师预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摘桃”,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备课时,教师预先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实际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远见、更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的思考和挑战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姜丽娟.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长之路,2017,(11).
[2]吴显锋.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