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李通
[导读] 通过开展品德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摘要:通过开展品德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要想利用品德与社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采取怎样的措施能够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本文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引言:品德与社会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站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角度,主要从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因为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其教学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课堂教学内容、形式进行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习惯于用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虽然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了近百年,但是经过科学可行的分析我们发现,成绩论的教学评估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甚至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品德与社会是“副课”,所以教师以及校领导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其的重视根本不够。这就使得有一部分学校在分配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时候会比较敷衍,随便让其他科目的代课老师为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授课。这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相对较低,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技巧、重难点知识把握不够充分,常常会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紧抓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胜负欲。而且,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在意家长、教师以及同学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要注意紧抓学生的心理特点。
         其二,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就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了困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问题。这样,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才会“有话可说”。
         其三,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导与肯定。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地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尝试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以及学生对自身教学的看法,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改善。
         (二)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其一,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等。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个性的学习方法。
         其二,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导向。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价值。

如《美丽的生命》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让学生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这是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感受动植物的美丽,这是过程;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这是情感价值。
         其三,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学目标中不仅要体现创新,也要体现团结协作,还要体现竞争意识以及独立自主。
         (三)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其一,吃透教材内容。教师需要深挖教材中的知识点,基于考纲对其进行归类整理。设计教学内容时,主要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自学其中较为简单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延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减少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压力。
         其二,注重认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中添加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我的家乡在哪里》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中国地图进入课堂,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让学生说一说家乡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接着,让学生将自己家乡所在的省份剪下来,贴在彩色纸上,并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体现自己家乡特点的图案。
         其三,加强知识的拓展迁移。例如,在《呵护我们的身体》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人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注意个人卫生”的板书,并让学生一起找一找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谚语,把它们写下来。
         (四)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其一,优化活动开展方式。例如,在《我们的民主生活》的教学中,开展“假如我当班干部”的模拟活动,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通过小组学习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然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由全班学生提出质询,最后评选出最佳“竞选者”。
         其二,拓展活动空间。教师除了在室内开展教学活动之外,也可在室外开展教学。例如,《美丽的生命》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学校内的植物。
         其三,丰富教学活动内容。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之外,教师也可利用网络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
         (五)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其一,合理调整课后习题难易程度。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综合性强且难度大的课后习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基础性强且难度小的课后习题。
         其二,科学选择课后实践内容。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突出课后实践的知识性;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突出课后实践的实践性。
结论: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就需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对现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地激发,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艳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8(05):42-43.
[2]李如强.改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68.
[3]周必强.运用儿童心理学成果提高德育工作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16.
[4]刘丽梅.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