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趣味性教学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关锡宏 史景忠 田宏伟
[导读]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就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摘要: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就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综合技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具备法治观念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一教学的关键期,我们将很难再迎来这样一个教学的有利局势。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趣味性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兴趣,推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热爱生活,乐于奉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下本文就来讲一讲具体的教学实施对策,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阶段;趣味性教学;教学策略
         大量的教学实验证明,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其实与孩子的智力水平高低并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相反的,反而会与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影响因素,如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设计教学趣味性情境,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并且在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感染到优秀道德与法治思想的熏陶,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一、设计教学故事,导入教学新课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强制的。”教师科学设计一些教学方法,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比如,我们知道小学生对于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幽默故事等有着强烈的阅读兴趣,此外,直到学生上小学,有的家庭也依旧会给孩子讲一些睡前小故事,一则是为了促使儿童思考,二则,也是为了帮助儿童睡眠,更懂得很多的生活道理。
         所以,我们不妨结合小学生的这一行为特点和心理需要,将所要教学的新课内容与趣味故事融合在一起,由此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集中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比如,在教学指导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的知识时,围绕“传统美德”,笔者导入了“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给学生讲解东汉时期的黄香,从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了给父母温席的道理,通过故事的讲解,学生知晓孝道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更会优秀的传统美德,因为家家户户的儿女懂得孝道,所以,我们尊老敬老,让家庭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安逸,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道理。就此,我们导出了本课的新课,构建了趣味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情境,又怎能缺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单调而令人乏味,就是因为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说教”而轻视了学生的主观体验,另外,静态的教材图片和文字,又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的“休息课”,每次上课时,几乎总是可以看到学生趴倒了一大片。
         基于此,笔者在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情境,如在教学指导《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课程内容时,笔者就在网络中检索了相应的视频,包括: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以及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节日活动,然后,提出教学问题,“大家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吗?”,就此通过视频教学方式,展示出多彩的民族文化,营造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此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展示多个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在一起歌唱、跳舞,欢聚一堂的图片,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跟着视频图像一起唱歌、跳舞,充分展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计算机PPT软件,展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多民族共同繁荣而制定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如“少数民族子女高分加分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以及《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等,让学生懂得更多的促进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制度和政策,更坚决拥护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共同繁荣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综合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三、倡导家校合作,构建趣味家庭教育氛围
         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趣味性教学,除了需要紧密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外,还可以积极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实施家校教育合作战略。比如,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通常是每个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很多人认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根本没有必要布置作业,而是应该将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持有这一教学思想的教师和家长并不算少数。所以,在教育与世界和国际对接的今天,我们要改变传统作业设计的思想。
         比如,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家庭类型的实践性作业,如从弘扬孝道文化方面,设计“给父母做一顿饭”、“帮父母收拾家庭”、“给爸爸妈妈倒杯茶”等,这些行为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可以宣传我国的传统美德,又如,从诚信意识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给父母讲解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然后,告诉父母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怎样的道理,再如,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还可以设计调查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询问父母自己出生时是怎样的一番情境,就此在激发孩子父母回忆过去的兴趣基础上,也让学生理解到生命的出生和生长是多么的不易,从而使得小学生更加珍惜父母给于的生命,做一个懂得知恩和感恩的人,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四、组织课堂角色演绎,增强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的模仿和演绎兴趣也是较为浓厚的,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模仿演绎情境,让学生去实际扮演某个童话故事的人物角色或者是实际生活中的某个职务角色,然后在角色演绎中,增加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多以理论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那么就会使得知识讲授与学生实践相脱节,学生也难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与实践当中。但是,如果教师敢于打破教育的现状,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演绎,那么教学质量自然会有所保证。
         比如,我们模仿和演绎“洪水来了”,给学生们一些道具,如电锯(模型)、彩带、铁锹(模型)以及沙袋等,让学生们自己去布置和设计场景,一方面是小村居民想要致富,因而“因地制宜”的伐木取材,换取经济来源,另一方面,植被被大量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到了雨季这片富饶、优美的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给“带走”了。通过这样的一种情景模拟,学生们在角色的演绎中可以感受到人类在大自然母亲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也就此可以培养小学生珍爱环境,保护绿色,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优化整体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罗列了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如结合现代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采用讲故事等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等等。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教学指导方法,还原最真实、有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及重要性,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桃莉.以人为本,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黑河教育,2020(05).
         [2]缪青.打开乔哈里窗,提升对话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优化对话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0(14).
         [3]林爱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读·思·达[J].教学与管理,2020(14).
         [4]王丽珍.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的意义及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