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

发表时间:2020/7/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于 晓 娜
[导读]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培养法治思维一项长期的工作

         摘要: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培养法治思维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想要依法履行职责并对社会大小事件都能依法决策必须具备充足的法治思维并提升自身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以此来推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法治思维;领导干部;依法决策
         引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明确指出各级党员干部要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权职进行约束,明确责任与义务,做出的任何决策都不能越过法律规定,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培养法治思维的方式提高依法决策的能力。
         1 法治思维
         1.1概念
         所谓法治思,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并解决公共决策问题,是进行国家工作时必备的思维方式,要求崇尚、尊重法律,以法律的规范为标准的逻辑化理性思考方式。也正式因为如此,法治思维要以法治概念为前提,而就现今的人类政治文明而言,对法治概念的认知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却对其包括精神、形式在内的多层面核心内涵存在基本的共识,因此法治思维的命题才得以顺利提出。
         1.2法治思维和公共决策的关系
         简单来说,即便一项决策于政治、经济皆有利,且不违背道德标准,但是如果违反法律,那么依然不能将其落实。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法治时代,因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考问题时必须使用法治思维,从而使每一项决策都具有合法性。
         2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
         2.1培养规则性思维
         《孟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完整组织,还是一个国家也好,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人、做事标准,“八荣八耻”中也明确树立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念。国家想要安定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所以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规则,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对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有明确的认知,坚持事前、事中都坚持使用统一规则,以此来降低办事成本,让所做决策更具法律性。
         2.2培养权义性思维
         所谓权义性思想是指将权利与义务融合一起。国家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会将一切问题都认定为法律问题,而再将法律问题详细划分,又能将其归结为权利、义务问题,因此现在人们常说的法律逻辑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权利义务逻辑,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用法律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存在的根本性意义。而如果站在逻辑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更能得出明确结论:义务是从权利中推导而出的。因此领导干部在处理日常事件时,一定要将责任和义务放在同等位置,同时对责任和程序做出明确规定,保证决策的公正性。


         2.3培养程序性思维
         现阶段我国的法律实际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种,因此领导干部在依照法治思维原则制定决策时应坚持以下三点原则:首先决策时必须要程序优先,要具备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保证程序的公平性,一旦程序本身存在偏颇,那么所得结论也难以公正;最后程序需要有终决,某件事在经过司法判决后一定要彻底了结,如果判决存在错误,也必须再次按照原本的司法程序来处理,不能用其他程序来代替,同样也不能使用信访或者其他程序推翻司法程序。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注意这三点原则,培养自身的程序性思维,尊重法律并且保证其权威性。
         2.4培养原点性思维
         领导干部在处理日常事件时必须养成原点性的思维习惯,在做出决策时要向自己提出问题:“我的出发点是什么?”、“我的立场是什么?”。法治思维的基本原则是终止争斗、安定纠纷,以此来保证公民社会生活的确定性,因此领导干部要保证自身的思维时刻具备原点性,明确立场,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做到依法治权,所有的法律制度都不能因为领导干部思想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也不能因为高级领导人对事件的看法和注意力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以此保证社会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社会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保持原点性思维,各项决策也都要依法落实。
         2.5培养平等性思维
         现阶段我国依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治国,每个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自身的法律义务,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特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日常管理中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因此能将平等性原则深度贯彻落实。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理解“平等”?所谓平等最重视的是规则的平等,换句话说就是由国家制定的统一性规则,在这一规则前,任何公民的身份都是统一的,没有人能享有特权。因此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在进行重大决策时必须保持平等性思维,将自己视为法律的执行者而不是制定者,在约束他人的同时也要以同等的力度约束自身,在统一规则范围内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
         平等性思维具体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全体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选择自身的代表参与到法律的制定中;第二,法律于国家包括所有公民而言在施行保护和处罚上都坚持一致原则;第三,除德行和才能有所缺失的所有公民都能依照自身实力担任一切职务。培养领导干部的平等性思维,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依法决策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法治思维并不是一句政治口号,也不是形式主义的产物,每一位领导干部都需要依法掌握与应用自身的领导权力,从规则性、权义性、程序性、原点性、平等性五个角度出发建立完整法治思维体系,在拥护党中央基本战略部署的前提下提高自身依法决策的能力,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化的基本目标,促进社会主义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志霞.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缺失的表现、原因与培育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2]省委党校进修一班学员、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俞世裕.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N].浙江日报,2019-06-12008.

[3]付悦.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内江建设[J].内江科技,2019,4002:77-7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